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5|回复: 0

29岁导演只花3百万成本<疯狂的石头>闯出大票房(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91
发表于 2006-8-14 1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一部只有300万元制作的小成本电影,上映不足一个月,票房就已近1000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一经上映便立刻成为广受全国媒体和观众热捧的影片,
而创作这个国产片神话电影的只是出自一位年龄不足30岁的导演之手。宁浩,随着国产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热映,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

宁浩话语

 ★“服务是一个大概念,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别人服务。拍电影的,就是要服务于观众。”

★“在中国要做好商业电影,首先要学习。其实我们一直缺少对国外类型片的学习。”

★“良性的电影市场,大中小成本的电影都需要。这就如同一个城市不可能只有大饭店一样,人们也需要街头大排档!”

★“做好眼前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哪怕你暂时没法拍电影,只是在拍广告或MTV,也要尽量把它们拍好,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机会。”对那些抱有电影理想但尚无机会展现的同行们,宁浩给出自己的建议。

 ★“拍电影这几年我都没有什么钱,前两部电影也是把自己的积蓄投了进去。‘石头’没剪完时,我还真想过,要不还是去拍MTV吧,起码它能给我一个比较好的生活保障。”宁浩说,“其实很多年轻导演都只能靠拍广告这些电影之外的事养活自己。是否能有相关的协会或机构,给这些人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让我们对做电影能有一份信心?”

  宁浩:服务意识是“制胜宝典”

●自述处女作

  ★“其实这个本子很早就有了雏形,甚至在《香火》之前就有了关于这个的构思,但是那个时候这个本子对我而言不具操作性嘛,总不能你一个新人,上来就跟人家说我要拍个这样这样的片子,你给我投多少多少钱……这么忽悠肯定得让人扔出去。其实开始的故事和现在这个本子大不相同,我原来其实就是想写一个警匪片:讲一个罪犯频繁作案,一个警察一直想抓住他,但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其实就住在隔壁……”

  ★“盖·里奇的这两部电影(《两杆大烟枪》、《掠夺》)对我有很大启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其实应该说是这么一个流派,有一批这样的电影,像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库斯图里卡等等。就是玩,就是黑色幽默,当时我就想拍摄一部这样的片子,而且是中国化的。其实是世界电影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中国实际也到了这个阶段,自然应该会有一批这一类型的电影出现。”而电影戏仿的桥段也不仅是盖·里奇,“最明显的,就是迈克大盗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的那段,是模仿的《碟中谍》。”

●影人热议: 褒贬不一

  ★
正方 出现了久违的真实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打破三大导演统治僵局

  《疯狂的石头》令人很容易想起《一脱到底》和《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具有社会问题的成分使影片的发展非常好,影片的品质也足以证明导演的功夫十分过硬。当代中国三大导演和一种观念的横行成为影响中国电影的主流。我们非常呼吁市场上更多本片类型的出现,但是需要的不只是宁浩一个人,而是一批打破僵局的人。

  表江(北京影评人):今日之火,他日燎原

  这种交叉叙事、黑色幽默中带着几分讽刺、深具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在内地乃至港台都很少见。宁浩在编剧和导演方面都表现出了新导演难得的成熟。电影这东西,最珍贵的永远是创意,今日这么一部小成本制作中的点点幽默之“火”,说不定来日也可以成燎原之势蔓延,中国影坛就此多了一位极其有积极借鉴意义的类型片导演也未可定。

  王晓光(影评人):DVD时代下的蛋

  能在今年看到这样的内地电影,除了意外,只有惊喜。这是一部DVD时代下的蛋,这是看着碟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拍出的第一部惊喜之作,很多人相信这一天迟早要来,但没想到可以那么快。从这一点来看,《疯狂的石头》有自己的里程碑意义。

  ★ 反方
它是香港戏剧的恶搞版


  黄式宪(北京电影学院):只是个闹剧而不是喜剧

  小电影足以折射大市场,宁浩拍摄这部影片,从最开始拿出剧本选内容,到刘德华投资,再到制片方在拍摄过程中的要求,很像一种限定框架的命题作文。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更像一部闹剧而非喜剧,只是迎合了时下比较浮躁的市场而已。中国电影没有艺术片一定要死亡的。宁浩还太年轻,拍商业片还是太早,应该再经历一些拍文艺片的磨炼。

【宁浩简历】1977年生于山西,曾做过自行车装配工,音乐人,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平面摄影师,摄像师。后就职太原话剧团,其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导演。2003年6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背后的故事】宁浩,一个山西人,一个钢铁工人的儿子,一个中专毕业生,一个拍MTV的,一个自称很闷的人,《疯狂的石头》的导演。《疯狂的石头》让宁浩这位在之前仅拍过几部DV作品的年轻人迅速成为这段时间最被人关注的新锐导演,就像多年前他的老乡贾樟柯拿出一部《小武》一样。

  画画:是因为小女孩才喜欢的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宁浩最先喜欢上的是画画。他对美术的兴趣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他自己回忆,在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三四岁的时候,他生了场病,住进了医院,他和病房里的小女孩一起看小人书,尚不识字的他很快就把连环画给看完了,于是就和小女孩一起来临摹小人书。他父母看到他的“画作”后,大加赞赏。而此后他父亲还手把手教他画国画,有意思的是,他父亲自己并没有学过画画。宁浩称他父亲是一个非常手巧的人,曾经亲手做了全家的家具。>>>

  曾组建了个乐队叫“同志乐队”

  直到今天,宁浩对体育运动和电脑游戏一直没什么兴趣,对于这个1977年出生的“70后”来说,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宁浩称他并没有因此觉得被那些狂热的爱好着体育和游戏的、正在发育的同龄人所孤立,他说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在他初中毕业,入读中专时,他身上的荷尔蒙迅速地找到了一个出口:音乐。>>>

  念书就像“三级跳远”

  宁浩自称对学位这样的东西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这样混了一年左右,宁浩考学了。他解释道,读大学只是为了找一个借口呆在北京,否则父母觉得没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尽管如此,北师大毕业后,宁浩又考上了电影学院,北师大念的是专科,电影学院是本科,从技校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这是宁浩在学业上的“三级跳远”。

拍电影因为一句鼓励

  宁浩在北师大读的是大专,毕业的时候他拍了个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片子做完了也就扔在家里。而《上学路上》的导演方刚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这部片子,长舒一口气对宁浩说:“你应该做导演。”

宁浩,一个山西人,一个钢铁工人的儿子,一个中专毕业生,一个拍MTV的,一个自称很闷的人,《疯狂的石头》的导演。《疯狂的石头》让宁浩这位在之前仅拍过几部DV作品的年轻人迅速成为这段时间最被人关注的新锐导演,就像多年前他的老乡贾樟柯拿出一部《小武》一样。

  画画:是因为小女孩才喜欢的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宁浩最先喜欢上的是画画。他对美术的兴趣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他自己回忆,在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三四岁的时候,他生了场病,住进了医院,他和病房里的小女孩一起看小人书,尚不识字的他很快就把连环画给看完了,于是就和小女孩一起来临摹小人书。他父母看到他的“画作”后,大加赞赏。而此后他父亲还手把手教他画国画,有意思的是,他父亲自己并没有学过画画。宁浩称他父亲是一个非常手巧的人,曾经亲手做了全家的家具。

  美术直接影响到初中毕业后的去向。初中毕业时,他选择去一家中专学美术而不是循规蹈矩地去读高中,宁浩补充说,他那时候其实是能考上重点高中的。美术对宁浩的影响还表现在,当他只身一人去北京做北漂时,他美术的底子让他可以凭借给大学生拍写真集而活下来。那时候宁浩刚从中专毕业,无可避免地在山西太原当了一名工人,为了逃避没有创意的生活,宁浩逃到了北京。

  刚来北京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宁浩觉得要赚钱得去拍照片,于是他琢磨着去学摄影,学了一周后他觉得可以出去忽悠了。他借一个照相机去为大学生拍写真集,宁浩算起了笔账,拍一个胶卷100块,刨去胶卷冲洗钱,还剩50块左右,相机是借来的,再刨去份子钱,还算赚钱。说是拍写真集,但宁浩手里只有一个借来的相机,灯光、化妆都是没有的。宁浩略带嘲讽地说,去影楼拍一个写真集得八九百,他的这么便宜,学生也就没有什么高要求了。这段时间,是宁浩在美术上的积累帮助了他。本报记者王巍/摄影

  曾组建了个乐队叫“同志乐队”

  直到今天,宁浩对体育运动和电脑游戏一直没什么兴趣,对于这个1977年出生的“70后”来说,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宁浩称他并没有因此觉得被那些狂热的爱好着体育和游戏的、正在发育的同龄人所孤立,他说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在他初中毕业,入读中专时,他身上的荷尔蒙迅速地找到了一个出口:音乐。

  音乐是宁浩在三四岁时爱上画画以后喜欢上的第二种艺术形式。那时候他迅速爱上了崔健、黑豹的音乐,他和几个朋友在中专里组建了一支乐队,这家乐队的名字现在听起来有点不堪,“同志乐队”。宁浩说,那时候在太原,“同志”两个字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的含义。

  这个乐队贯穿了他读中专所有的时间,而且在他毕业后这个乐队还继续存在了一年。这段音乐的实践对宁浩的影响是,日后他拍MTV的时候,由于他特别能理解音乐,因此拍起MTV来得心应手。宁浩因此积累了一批财富,在北京买了一套房,还拍了一部DV。

  念书就像“三级跳远”

  宁浩自称对学位这样的东西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这样混了一年左右,宁浩考学了。他解释道,读大学只是为了找一个借口呆在北京,否则父母觉得没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尽管如此,北师大毕业后,宁浩又考上了电影学院,北师大念的是专科,电影学院是本科,从技校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这是宁浩在学业上的“三级跳远”。

  拍电影因为一句鼓励

  宁浩在北师大读的是大专,毕业的时候他拍了个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片子做完了也就扔在家里。而《上学路上》的导演方刚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这部片子,长舒一口气对宁浩说:“你应该做导演。”

  宁浩说,这是第一次有人在他心里燃起了拍电影的火花,他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拍电影。正是方刚亮的鼓励,宁浩没有将自己局限为一名MTV的导演,他试图着往电影之路去走。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然后,他动用了自己的十几万的积蓄,拍了一部后来在第四届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大奖的DV作品《香火》。宁浩自己承认,拍《香火》的确有着为自己进入电影圈买一个证的心思。

  之后宁浩又拍摄了一部DV作品《绿草地》(又名《蒙古乒乓》),这部DV同样也获得了国外的一些奖项,这两部DV作品加上一定的机遇,于是有了后来的《疯狂的石头》。

  宁浩现在仍然觉得走入电影圈有点偶然,他不是那种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将一生献给电影艺术的人,哪怕在有人鼓励和肯定他的才华后,他依然犹犹豫豫地在MTV的世界中转悠,当然,他的这种转悠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等待机会。但宁浩依然觉得走入电影圈是一场偶然,他甚至对这个圈子缺乏一种进取心。这个圈子里,他现在认识的人也就是他的老乡贾樟柯等少数几个人。

  偶然不代表完全的无理由

  这种偶然性在《疯狂的石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使整部影片显示出一种荒诞的效果来。宁浩自己也承认外部世界的荒诞性和偶然性。他说,我们一直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的,没有人重视偶然性。

  但另一方面他同时认为,偶然并不是无逻辑的,偶然是有规则的,偶然是有原因的。这或许是《疯狂的石头》与国外后现代电影的区别,国外一些后现代电影,如《两杆大烟枪》、《落水狗》,因为过分重视偶然性,使得影片往往以“全部死光”作为结局,但《疯狂的石头》却呈现给人们一个受到拯救的世界,好人得到好报,坏人得到惩罚。这或许是宁浩理想中的荒诞世界。

  宁浩的其他作品

  ★《香火》:2003年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在第四届东京Filmex 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大奖。

  【故事】和尚为了筹钱重塑新菩萨像四处奔波。他先后被政府、同门师兄拒绝,又化缘失败,后通过行骗才得到钱来重塑佛像。(宁浩:我想表达的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信仰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绿草地》:莫斯科儿童和青少年国际电影节“金天鹅”奖,及评委会特别奖“莫斯科小熊”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

  【故事】蒙古孩子在草原上捡到了一个乒乓球,从没有见过乒乓球的他以为这是夜明珠,于是决定要去北京把它献给国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8 17: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