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4|回复: 0

北大被指海外人才造假 海外教授称:没骗北大钱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91
发表于 2006-8-17 1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友发帖质疑北大至少八名教授“假海归”

  “被点名”教授现身澄清:我没在北大骗国家钱

  北大新闻发言人回应:改革中要允许出现问题

  北大和丘成桐能否都拿出证据?

  8月13日上午,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美国某著名高校终身教授拨通了《青年周末》记者的手机。他告诉记者,他就是此前国内流传的一篇名为《8名涉嫌骗取国家经费的北大教授》[以下简称“点名帖”]的帖子中提到的北大教授之一。他承认,自己作为长江教授的时间不够,但他并没有“骗取国家经费”。

  该教授提到的这篇帖子,继7月份国际级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采访时炮轰“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后,又一次让北大“造假说”升级。至今为止该帖在“天涯杂谈”的点击率已近10000。

  《青年周末》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赵为民,他表示,教育在改革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并要求记者不要再继续“炒作”此事。



  北大



  丘成桐 新京报/图


  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为吸引海外学者回国工作而设,分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工作时长分别为9个月以上和2个月以上。

  被“点名”教授之一:去年我没从北大拿走一分钱

  引发8位教授信誉危机的“点名帖”所述是否属实?这8名教授又是否知道自己已被推上争论的风口浪尖?

  记者试图联系这8名教授及其海外工作单位。

  8月13日,一名此时身在美国的教授在看到记者发出的邮件后主动拨通了记者的手机。

  这名教授表示,由于与丘成桐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不愿意把关系闹僵,因此要求记者隐去其名。

  该教授表示,自己仍是美国某排名前二十内的著名高校的全职教授。他第一次被聘为长江学者是在2005年。那时他是作为特聘教授接受聘书的。

  “我当时就表示,不可能达到长江学者对工作时长的要求。但他们也同意了。”这名教授认为,到现在再来纠缠工作时间的问题,有点没道理。

  谈到关于网友们最关心的是否“骗取国家经费”问题,他的音调明显提高,语速也快了起来:“我一共做了两年长江学者,前年在北大两个月,一共拿了3万块钱。去年大概一个月,不到两个月,我一分钱也没拿。科研经费也不是我能动的。”他恐怕记者听不清,又让记者复述了一遍。

  “我能很明确地说,我来北大教书绝对不是为了钱!我在美国的大学,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万五千美金。”他说。

  “我来北大都是利用暑期,开讲座,和学生们交流。我真的不需要这些钱,我就只想回国做点事。他(指丘成桐)这样说,我们真的很寒心。我希望你们能公正客观地报道。”

  但当记者再次给教授发邮件希望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时,截至发稿时止,记者没有收到教授的回复。

  “假海归点名帖”现身网络

  2006年8月3日,国内著名的网站“天涯社区”中的“天涯杂谈”版块中,出现了一个“点名帖”:《北大8名骗取国家经费的特聘教授》,十分明晰地将该作者怀疑的8个北大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的姓名、学科、在海外任职背景等情况一一列出。

  这8名“嫌疑教授”中包括数学界、物理学界、生物学界等国际知名的中国教授。

  该帖作者并在其中一些教授之后附上其被北大引进后所获得的科研经费大略数目。

  许多网友在跟帖中言辞激烈地抨击北大以及这8名教授,同时“力挺”之前对北大提出质疑的丘成桐教授。

  教育部:科研经费直接拨给高校

  按照这名“现身教授”的说法,他在北大任教期间并没有拿到多少钱。但是网友们认为,教授能拿到的并不仅仅是工资,还应该有科研经费。而且更有网友认为,北大之所以“造假”就是为了从国家多要经费。

  记者就此咨询了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后获知,教育部为长江学者项目拨放的资金有两个部分:一种是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提供的奖金,在聘期内给予特聘教授每年10万元的奖金,讲座教授每月1.5万元奖金;另一种是直接拨给高校的科研经费。

  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的资金直接拨给学校,而教授的奖金将在教授教课后对其进行核查后发放。

  照此说法,科研经费无法由教授个人支配,那么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高校是否应该公开?

  暑期的北大校园里游人如织,但要找到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却十分困难。8月15日,记者拨通北京大学财务部的电话。一位负责科研经费核算的赵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一般没有课题经费。“9个月时间对于完成一个课题来说太短了。”

  那么,教育部规定的最低50万元的经费是否从未使用过?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应该公开透明?

  对此,教育部和北大均未给出答案。

  《青年周末》记者核实:至少4人已不在海外任职

  “但是,北京大学至少有8名长江特聘教授并未放弃美国的教职,也就是说他们每年在中国在岗时间连3个月都达不到……北京大学在这个事件当中是捞到不少好处的,不但保有全国特聘教授最多的名声,随此还带来很多捞取国家科研经费的名目。”——《8名涉嫌骗取国家经费的北大教授》

  本报记者按照“点名帖”中列出的8位教授在海外的工作信息一一进行核实之后发现,事实与帖中说法存在一定出入:至少有4名教授[佘振苏、程和平、叶新山、刘晓为]被证实已不在海外高校任职。[注:致电本报记者的教授情况在此隐去]

  教授姓名“点名帖”说法《青年周末》核实

  田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全职教授,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北大人事部的网站上,田刚被列为“讲座教授”。根据规定,每年应在国内高校至少工作2个月。在普林斯顿大学网站上,其职位仍为“professor”[全职教授]。本报记者致电田刚在美国的办公室,无人接听。

  佘振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下简称“UCLA”]数学系全职教授,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佘在
UCLA的员工查询页面的职位为“professor”。8月13日凌晨,佘振苏教授所在的UCLA数学学院行政助理Mary
Edwards告诉记者,Professor指的是“全职教授”,但她并不认识佘振苏教授,建议记者咨询人事部。UCLA数学学院负责人事的工作人员
Jacqueline于北京时间8月15日2点回复记者的邮件,称佘振苏现在北京大学机械与电力工程学院任职。记者在北大网站上也查到此信息。

  夏志宏美国西北大学数学系全职教授,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与田刚的情况类似,夏志宏在西北大学职位仍为“professor”。为北京大学“讲座教授”。

  陈十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工程力学系全职教授,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网友发帖反驳,称“根据北大与JHU[霍普金斯大学]的协议,陈十一请假三年,在北大组建工学院。”记者向北大工学院核实,未能得到回复。但在工学院的网站上,确实将陈十一教授列为院长。JHU的网站上,有一更新于2006年2月的陈的详细简历。其工作经历的第一条显示,陈自2005年起在JHU机械工程系担任工程与科学主席,但这个职务后面注明了“on
leave”[注:休假中];第二条表明,陈至今仍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舒红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全职教授,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舒在科罗拉多大学网站上登记为“副教授”,为北大“特聘教授”。网友faust0601发帖称:“舒红兵的美国实验室还在运转,
他还有两个NIH R01 资助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到期!”记者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网站上并没有查到这两个项目的资料。

  程和平刘晓为叶新山三人工作单位分别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美国Scripps研究所。
均为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程和平和叶新山的员工资料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Scripps研究所均无记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中对刘晓为的介绍只有一句话:“Now
at Peking University[“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编者注]”

  北大希望公众别再拿“人才造假”说事了

  《青年周末》独家专访北大新闻发言人:越说他们就越来劲 这个话题会伤海外人才的心

  丘成桐教授炮轰北大“海归人才造假”之后,北大在沉默了17天后由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公开回应,称“8年来,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
%。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的。……在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

  对这样一个官方回应,几乎没有人满意。网上的评论中,网友们要求北大提出更有力的证据以自证清白。

  这份“点名帖”,被一些网友认为是向北大的又一次挑战,而且是直逼“病灶”的挑战。

  北大,在面对这个挑战,会有怎样的反应?记者电话采访了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赵为民。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之前我也看到你作为新闻发言人说的那番话,很多网友觉得,这番话里面缺乏一些比较硬的数据。您觉得是否会再次拿出“证据”来回应?

  赵为民(以下简称“赵”):其实这件事情很清楚的,并没有他们说的骗取国家经费的问题,这个中央都知道了。我们现在不想再就这个问题说来说去了。有人一直想揪这个问题,越说吧,他就越来劲。

  青周:但是我觉得教授教学时长应该是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证据也很好找。

  赵:是,可是想说这个事的人,并不想做这个文章。你要是关注一下国际上学术界的一些事情你就会知道了。

  青周:那这些后面是些什么事能跟我们说说吗?

  赵:这个我不想说。其实,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稳定,北京大学也需要稳定。应该要有个非常安静的学术环境。这种话题说来说去,是伤害了海外人才的心。因为从海外引进人才是好事吧。北大完全是在落实国家这个战略。

  之前我们在回应里实际上是讲了两种长江学者,一种是全职的,一种是讲座的。即便是全职的,他们到了北大以后,北大还有一种考核,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履行职责,比如说真的不够时间的话,北大是不会续聘的。

  青周:北大现在面临这种“指责”,是偶然现象吗?

  赵:北京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不要把他看得非常大非常大,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能有问题,很多事情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总会有问题的,关键是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是善意地提出来,找到一个中国教育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她,用一种正确的方向和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因为现在中国教育也在改革中,改革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青周:您会不会觉得这种对长江教授工作时长的规定太死了?是不是一定非要待够9个月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赵:这个既然是国家的规定当然就要执行,而且全国这么多高校,不是北大一家在引进人才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国际惯例。

  青周:将来会考虑将一些数据之类的证据公开吗?

  赵:就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北大绝对不会说“大部分都是假的,还骗取国家经费”。很多网友,其实对真实情况都不了解,观点上会比较偏激。北大还是“国立大学”,是在国家的监督之下的。国家有自己的检查和监督的渠道。

  北大会在一定的时候出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东西,但现在看起来不是时机。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很清楚,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媒体或者网络来公开?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上级部门,会在报告里把非常翔实的东西写进去,但是不是这些东西都要搬到网上和媒体上呢?

  我们也希望你们配合,不要再炒作这个话题了。

  网友追问:老丘直言也要拿出证据

  虽然北大希望此事就此平息,但公众在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说法之前也许不会停止对北大的猜测。在某网站为此事特别制作的新闻专题上,记者看到回复帖子数达到1653条。

  另一方面,丘成桐在最近一次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自己与北大并无个人恩怨,并且在最后审稿时删除了原本已经说出口的一句话:“如果我说错了,我愿意道歉。”

  看来,丘成桐对自己这次高调炮轰北大之举非常满意。但是,网友却有不同看法。

  老丘直言,也需要证据

  网友:阿悒 2006-08-03

  17:27:16 发帖于网大论坛

  现在丘只说北大造假,没说哪些是假的,希望丘教授拿出证据,否则将构成诽谤罪!

  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既然丘说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中百分之四十是假的,那说明丘对北大引进人才情况非常了解,丘就说哪些教授是假的,北大就公布这些教授具体情况,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一些人说北大应全部公布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具体状况,我认为不可。原因如下:一是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说大学从海外引进人才的状况必须向媒体、向全国人民说明。二是把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人才的状况都向公众公布,我感觉是对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人才的极大不信任,甚至是污辱。三是不能是丘说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是假的,就让北大公布引进人才的资料。那我明天说清华从海外引进人才也是假的,清华也要公开全部资料吗?

  教育部敢像“解剖麻雀”一样解剖北大吗?

  网友:付瑞雪 2006-08-08

  09:12 发于国际在线

  笔者建议,教育部勒令北大把从1998年到2005年引进海外的所有人才(北大说是238名),全部在公开媒体上公布。包括姓名、性别、毕业院校、学位职称、科研成果、每年在北大服役时间、当前薪酬、学校给予其他待遇、引进该人才时的花费、渠道、方式以及程序等等,然后公布这八年来,北大在引进海外人才上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国家给予的所有补贴。教育部设置公开监督电话、Email,彻底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看。

  总之,是非曲直,通过解剖麻雀就会大白于天下,也可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教育部不知敢否?

  第三方介入调查监督

  红网网友 2006-08-08

  09:22 发于红网

  倘若被指责的造假行为仅仅是个案,仅仅发生在个别学者身上,那么高校自己就可以成立调查小组对造假案进行调查和处理。但是现在的北大造假案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要没有公正独立的第三方介入“北大造假案”进行调查,单凭北大一面之词很难自圆其说,公众也无法信服。

  一个来自独立第三方的裁断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北大引入人才有着国际性,第三方的组成必须有国外人员的参与,才能确保调查和裁决的独立和公正。笔者期盼第三方的尽快介入调查,及早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05: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