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73|回复: 7

唐诗欣赏: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65

回帖

80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80
发表于 2007-5-24 0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欣赏: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霓裳羽衣歌》原名为《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微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字;也就是说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诗写的,但元稹的这首诗已失传。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宫廷舞之一,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唐诗中常能看到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记述;白居易在他的多首诗中都提到了霓裳羽衣舞及曲子,并且说:“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而《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此舞及曲子最详尽的描述,也是研究唐朝宫廷舞及音乐相当珍贵的资料。下面我先详细的介绍一下《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中说:“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忠进《婆罗门曲》,声调脗合,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衣曲》”。叶法善是唐朝很著名的修道士,据说道术通玄。另外在《明皇杂录》、柳宗元的《龙城录》、《集异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述。郑嵎的记述与白居易诗中写的:“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比较吻合;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将经西域辗转传入凉州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依律创声,献给唐明皇。李隆基获曲后,结合自己所听到的仙乐,加以润色并制词,亲自创制成了这首梨园名曲。天宝十三年,他又易曲名为《霓裳羽衣曲》。综上所述,《霓裳羽衣曲》应是一首神传舞曲。

另外,《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朝法曲中的精品。法曲又称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东晋僧人法显的游记)一书,因用于佛教的法会而得名,法曲在隋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又据《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初,隋有法曲,其间清而近雅,器有挠、钹、磬、钟、幢箫、琵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些记载也都与白居易诗中的描述比较吻合。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段),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即所谓的“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又称《歌头》或《拍序》,它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它有歌有舞,也有器乐伴奏,就是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即所谓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开始时,有散板的引起,称为“入破”。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诗称:“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可见其曲调是相当抒情的,不过很快就转入“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快板部分。这一部分在转入快板前有一个由散板入快板的过渡段“虚催”,中间也还有由快转更快的几次变化。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白居易自注云:“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霓裳羽衣曲》由于舞曲的要求,结尾处没有像别的大曲那样采用极快的“煞衮”作结,尾音拖得很长。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宫廷中表演时,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采用群舞形式。此舞后来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人或双人舞形式。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此曲的伴奏乐器,除了前面提到的磬、箫、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絃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而在唐玄宗时代的宫廷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此曲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一乐器演奏,如用琵琶、筝、笛等乐器;也可采用几件乐器合奏,如:箜篌、筚篥、笙、筝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饰,“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进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及舞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的全文:

[color="Blue"]【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对寒食春风天,玉钩阑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①。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②。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③。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④。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⑤。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⑥。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⑦。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⑧。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⑨。
清絃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⑩。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⑾。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⑿。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苧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⒀。


注释:①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yè)弹吹声迤逦(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开始演奏时,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等金石丝竹逐一发声,霓裳羽衣曲也是这样。“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压按的弹奏方法。

②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没有节拍,所以尚未开始跳舞。

③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乐曲从中序(也称拍序)开始打节拍,这时舞蹈也开始了。“擘”表示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騞”表示暴裂声。“擘騞”其实就是用拇指抬弦后迅速切音,这样乐器会发出类似暴裂的声音。

④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四句都是形容刚开始起舞时的姿态。

⑤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上元”是指上元夫人,传说中的神女;在天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萼绿”、“飞琼”分别是萼绿华和许飞琼,都是天宫中的仙女。

⑥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为十二遍,然后乐曲结束。

⑦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后才结束,如长空鹤唳。

⑧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峡”指忠州(今重庆忠县)。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

⑨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觱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较凄凉。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⑩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⑾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在《重题别东楼》中的诗句:“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⑿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夭折后,化为人形来见吴王,小玉的母亲想去抱她,她化成轻烟飞走了。

⒀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李娟、张态均为苏州的歌妓。

全诗串讲:我侍奉宪宗皇帝于元和年间,并曾在宫中参加廷宴。见过的宫廷歌舞不可胜数,其中最喜爱的是霓裳羽衣舞。当时正是寒食节的春天,她们舞蹈于玉钩阑下的香案前。香案前的舞女容颜如玉,穿的不是人间的普通衣服。舞女们身著彩虹般的衣裳,头戴珠步摇的饰冠;身上有许多璎珞和玉佩,舞动时佩声珊珊。舞女们的身形娉婷袅娜好似不胜罗衣,倾听舞曲行止有矩。磬、萧、筝、笛等乐器相继奏起,击、擫、弹、吹、等声音悠长旖旎。音乐演奏散序六遍,舞女们的舞衣如阳台峰上驻留的宿云片片。中序的乐曲和入节拍,其声如秋竹暴裂,如春冰化开。轻盈旋转的舞姿如回风飘雪,嫣然前行的步伐如游龙矫捷。垂手时像柳丝娇柔无力,舞裙斜飘时仿佛白云升起。黛眉流盼说不尽的娇美之态,舞袖迎风飘飞带着万种风情。就象是上元夫人招来了仙女萼绿华,又象是西王母挥袖送别仙女许飞琼。十二遍的曲破繁音急促而华丽,就象跳动的珍珠敲击玉片铿锵有力。舞罢如飞翔的鸾凤收敛彩翅,终曲的长鸣声如空中鹤唳。刚看此舞时惊心眩目,观赏完了意犹未足。岂知自从降官到民间至今八九年,再也没机会观赏此曲此舞。在江州只能听到山魈夜语,在忠州只听到杜鹃啼哭。后来出任杭州刺史,才有机会和心情重温此技。商玲珑的箜篌、谢好的筝;陈宠的觱篥、沈平的笙,这四位擅长吹弹管弦乐的歌妓,经我调教后霓裳曲终于练成。在虚白亭前的湖水畔,她们前后三次表演了霓裳曲的弹唱。我后来离开杭州是因为任期已满,听说她们如今已各自分散。今年五月出任刺史来苏州,光阴似箭催我白发满头。批阅公事常常工作到深夜,无暇听歌一直忙到深秋季节。秋日公事较少反而心情闲闷,想起霓裳曲却不知去何处询问。听说你们越州有很多吹弹好手,请问问是否有人懂得霓裳羽衣舞。您回答越州七县十万户,懂霓裳舞曲的一个也无;而您却寄了一首长诗给我,诗的题目是霓裳羽衣谱。四张信笺的颜色为绿色间红,霓裳诗句录于其中。好似霓裳舞的实况都在其中展现,与当年在宫中所见相同。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当年舞女的体态和高雅气质,今朝昔日,宛然如一。象是在梦中遇见,又象是在画中显现。您也知道我对霓裳曲非常热衷,并常把霓裳曲写入诗中。您应该还记得,《长恨歌》里有“惊破霓裳羽衣曲”,《重题别东楼》诗中有“曲爱霓裳未拍时”。从来一切技能之事均有创造之主,杨敬忠依律创声,明皇亲自造谱。您说这种舞很难物色表演人才,必须要美丽倾城的可爱少女。可惜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已化青烟,而西施也早就化为尘土。很久没看到绝世佳人的音容笑貌,馆娃宫及苧萝村已成空所。也许您说的情况确实如此,但还是请您听我诉说:如果要找到美人才肯传授,此舞就不可能在人间流传长久。女人的美丑优劣其实相差不远,大多还是需要他人的栽培和抬举。我这里有李娟和张态,请您别嫌她们不可爱;我想将就一下,把她们训练成才。
=============================================
说明:我之所以详细的讲解此诗是为了便于相关人士研究及创作有关大唐音乐及舞蹈参考。

0

主题

88

回帖

9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91
发表于 2007-5-24 13: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的文人评讲此诗,在讲到“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这两句时,集体卡壳;讲不下去了,包括俺在内。因此至今未看到有人串讲此诗。有学生问俺,俺也只能说这两句难解,不知所云。俺一直认为这两句中的“君”是指元稹,因为上下文的“君”字确实都是指元稹。陆大侠将此“君”解为唐明皇,应是首创之解法,如此一来全诗意思豁然贯通。多谢陆大侠的注解及串讲。

请问陆大侠是如何想到唐明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7-5-24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Luzitong 这《霓裳羽衣歌》 讲解的真是透彻!

zippy 获益匪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回帖

80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0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WilliamUeng
历代的文人评讲此诗,在讲到“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这两句时,集体卡壳;讲不下去了,包括俺在内。因此至今未看到有人串讲此诗。有学生问俺,俺也只能说这两句难解,不知所云。俺一直认为这两句中的“君”是指元稹,因为上下文的“君”字确实都是指元稹。陆大侠将此“君”解为唐明皇,应是首创之解法,如此一来...


第一,白居易在此之前已经在杭州训练过商玲珑等人。也就是说白居易熟谙霓裳曲,元九(稹)跟白居易亲如手足,不可能不知道此事。更无必要再寄曲谱给白居易。也就是元九寄来的长诗题目是“霓裳羽衣谱”,但并非乐谱而是一首诗。如果是乐谱而不是诗,那白居易就不可能和这首诗了。

第二,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685-762)时代首创的作品。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那时候元稹(779-831)尚未出生。所以白居易写的“由来能事皆有主”,这个正主儿绝对不是元稹。而且“杨氏创声君造谱”中的杨氏是指杨敬忠,跟元稹也是不同年代的人。所以此处的“君”非唐明皇莫属。

第三,不管唐朝的人是如何记乐谱,象霓裳羽衣曲这种大曲(全曲共三十六段乐章),用四张彩色的信笺是装不下的。

其实前两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回帖

9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91
发表于 2007-5-25 2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陆大侠释疑!据俺考证,霓裳曲能排练成,杨贵妃亦功不可没。

赠张云容舞         杨贵妃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写诗称赞宫女跳舞)

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五)    王建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杨贵妃连拍子错了一点点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回帖

80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2: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如果真要排这个霓裳羽衣舞,服装也相当关键,如果没有穿这种服装来跳,首先就失去了霓裳羽衣舞的本意了。霓裳及羽衣最早应该是天上的仙人或道长穿的服装。所以“霓裳”二字也可指天上的仙人或修道士等。如唐太宗的:“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春日望海》);张说:“紫气徒想像,清潭长眇默。霓裳若有来,觏我云峰侧。”(《游洞庭湖湘》)

以下的唐诗我们可以看出霓裳及羽衣原是天上的神仙或一些道士穿的服装:

【赠嵩山焦炼师】李白

(节选)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color="Blue"]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至嵩阳观,观即天皇故宅】储光羲

真人上清室,乃在中峰前。花雾生玉井,[color="blue"]霓裳画列仙。

【道家四首奉敕撰】张说

金坛启曙闱,真气肃微微。落月衔仙窦,初霞拂[color="blue"]羽衣。
香随龙节下,云逐凤箫飞。暂住蓬莱戏,千年始一归。

【送苏倩游天台】张子容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color="blue"]羽衣。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咏史十一首】李华

日照昆仑上,羽人披[color="blue"]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卢纶

病老正相仍,忽逢张道陵。[color="blue"]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叱我问中寿,教人祈上升。楼居五云里,几与武皇登。

【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刘长卿

(节选)灵原中,苍翠晚。
岚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中有一人披[color="blue"]霓裳,
诵经山顶飧琼浆。空林闲坐独焚香,真官列侍俨成行。
朝入青霄礼玉堂,夜扫白云眠石床。桃花洞里居人满,
桂树山中住日长,龙山高高遥相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回帖

9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91
发表于 2007-6-3 0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俺考证,此曲传到民间后,提到用笙演奏的最多:

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提到罄和笙。

白居易《梦得得新诗》:“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提到用笙演奏此曲。

白居易《王子晋庙》:“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亦是用笙。

刘禹锡《秋夜安国观闻笙》:“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还是用笙演奏。

另外,还有用琵琶和笛子演奏的:

白居易《琵琶引并序》:“初为霓裳后六幺”,是用琵琶弹奏。

元稹《琵琶歌(寄管儿,兼诲铁山,此后并新题乐府)》:“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写李管儿用琵琶演奏此曲。

张祜《华清宫四首》之二:“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是用笛子演奏。

此外,元稹的《莺莺传》还提到用琴弹奏此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回帖

80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WilliamUeng朋友补充说明,因限于篇幅,我在文章未仔细说明,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另外我在文章中说的此舞传到民间后也有采用单人舞或双人舞表演。比如:

白居易《醉后题李、马二妓》是姓李和姓马的两位妓女舞此曲。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关盼盼是独舞此曲。

因限于篇幅及文章主题所以未细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5: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