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3|回复: 0

李爱珍荣膺美院士 彰显内地学术腐败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3
发表于 2007-5-24 2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中国记者李中平综合报道】5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宣布本年度新增选72名和18名外籍院士,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荣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然而,作为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李爱珍却一直未能在中国获得院士头衔,此事在大陆引起广泛讨论,人们对中国的院士制度和院士的学术及道德水平等提出质疑。

李爱珍当选美院士“实至名归"

据悉,李爱珍1936年生於福建石狮,自上海復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上海微系统所前身)工作。1980年到1982年,李爱珍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此期间去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拜访了被誉为“分子束外延之父”的卓以和。回国后,李爱珍与中科院物理所的周均铭、半导体所的孔梅影等,自行研製分子束外延设备。1989年,大陆国產的分子束外延设备终於通过验收,并赴俄罗斯参展。美国圣地牙哥加州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杜武青表示,「中国的分子束外延设备製造取得巨大进展。」

199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卡帕索和卓以和等人宣布在世界上率先发明量子级联激光器,被视为半导体激光领域的一次革命。据悉,这种激光器可以灵敏地检测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在内的各种气体,在环境监测和医学检测、军事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1995年起,李爱珍带领课题组在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领域进行探索,
2000年在亚洲率先研制出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能研制此类高技术激光器的第二个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王占国对《南方周末》说,“这是她最突出的成果之一。”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贝尔实验室前半导体研究副总裁卓以和强调,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材料制造相当困难,“世界上没有几个实验室可以做到,而且这些实验室的人员大多有过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李爱珍能够独立地做出来,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功劳。”2005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第15届院士大会上,李爱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

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在31个学科6个学部共拥有2025名本土院士和
387名外籍院士,其中200多位是诺贝尔奖得主。每年4月底,在华盛顿举行年会,
并在会议最后一天公布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现已有8名中国籍院士。对这次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杜武青评价是“实至名归。”
身为美国科学院「临时提名委员会」成员卓以和说,「李爱珍的研究完全达到了国际水準。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标準不会低於本土院士。」「在某种程度上,当选外籍院士更不容易,当选者必须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终生贡献。」「她在国际
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她的确是中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据报导,李爱珍六年前就退休了,但她仍然每天都要去实验室,继续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在50年的科研生涯中,李爱珍几乎没有假期的概念。尽管成果丰硕,李爱珍在从1999年起至少三次参加二院院士的增选中均遭冷遇,未能名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共1411名院士之中。有记者采访李爱珍时问她做了这么多出色的工作而没评上中国的院士,是不是难过。李爱珍在回答中说,
“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却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

中国院士制度被质疑腐败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结果,恐怕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李爱珍这位老太太。“当上了美国院士却
一直未能当上中国院士”的奇怪现象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当下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之声淹没了对李爱珍应有的祝贺之声。

据悉,大陆的院士制度开始于1955年,当时称之位学部委员,1993年起学部委员改称院士,院士人数也在几年间翻了一番。一个显著的事实是,随著两院院士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中国科技竞争力的世界
排名却由1998年的第13位降到了2003年的第29位。学术界公认,美国科学院和中国的相应机构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一方面,

中国的许多院士名不符实,被奚落为和美国一二流大学助理教授同等水平,还有的甚至抄袭剽窃,学术不端;另一方面,真正作出重大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者们却屡遭排挤,得不到应有的荣誉。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费尽30年周折成为工程院院士,但是他始终无法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4月,袁隆平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小针刀医学的创始人朱汉章教授,2000年,朱汉章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汉章教授已经于去年10月14日在西安讲学途中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他永远都无法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关报导指出,质疑大陆院士制度的直接证据,是发生在院士增选过程中的种种丑闻。比如官员打招呼、递条子;院士行政化;为评院士打广告,诸如此类。与增选腐败遥相呼应的是学术腐败的层出不穷。综观2005年12月由周光召院士建议取消现行的院士制度引起的风波,不难看出,对中国两院院士评选过程的腐败问题,其局内人也已经忍无可忍。

院士本身出现的问题,“官本位”和排座次的思想在学术领域广泛存在,终身制的院士已经不仅仅是荣誉,而是
特权;追逐院士头衔不仅仅是追名,而是赤裸裸地追利。有的人一旦当选院士就成为学霸,压制年轻人,抵制不同观点。总体上讲,院士
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大幅度下降。

作者署名“亦明”的评论指出,院士是各自领域内的学术权威,代表著一个国家的最高科研水平,代表著一国科学界的良心和正义感。然而,由于“政治标准在院士选举中的实施,使院士成了政治制度的附庸,使他们丧失了社会良心”。把个人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放在了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之前,是院士社会良心丧失的主
因。事实是,几十年来,由于院士的特殊地位,以及社会对他们的盲目信任,对中国的发展所 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评论说,作为整体而言,这是一个腐败的机构。判断一个群体、一个机构是否腐败,是看它是否有一个优胜劣汰的吐
故纳新机制,是否有一个严格全面的自我监督机制,要看它的内部到底是邪能压正,还是正能压邪,更是要看这个群体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集体表现。总而言之,就是
要听其言,观其行。根据上面的这些标准,中国的院士根本就不及格。

中国院士要造“万能药”

“生病不用吃药打针,病人只需喝从转基因动物体内挤出的牛奶就可痊癒!”在近日召开的第16期广东院士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如是说,并称正在培养这种含药物基因的牛羊乳汁,五年内即可上市供百姓食用。

对於曾院士的说法,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表示,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和药品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但时间长了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改变物种以致影响生态平衡还都是未知数,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从网友对这则消息的跟帖上看,中国院士“喝牛奶治病”的说法只被当成是笑料。
有评论说,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人老病死是规律,这是谁都清楚的常识。果真能造出这等神“奶”,生病了喝点奶就解决问题,“奶”到病除,该院士可称救世菩萨,其贡献远远超过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仅要授其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而且应该授其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但这一切可能吗?八字还没一撇的研究项目,凭著想象就夸下如此海口,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就迫不及待的说得神乎其神,这是对社会负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吗? 
 
不过,如此敢说大话,在中国院士中不乏其例。早在“大跃进”
时代的1958年,学部委员(院士制前的叫法)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
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称
“粮食产量可以无限地增加,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亩产就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一
年后,又把亩产潜力精确计算为5.85万斤。钱委员敢以科
学家的名誉作担保,拍脑袋儿瞎说,让千千万万的人相信“大跃进”政策的“科学性”。受此影响,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也都荒唐其中,科学精神丧失殆尽。李锐在《反思大跃进》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问毛:“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中共制造的那场全国性大饥馑,导致几千万农民的死亡,各地饿殍遍野,白骨累累,来自中国科学界“亩产万斤”的荒唐理论,起到了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作用。

事实上,国际上近年对克隆牛奶和克隆肉的问题一直存在著争议。去年11月底,欧盟奶业协会说,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欧盟近几年不会考虑克隆牛奶合法化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也认为,欧盟的预防措施“合法谨慎”。包括美国卡夫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在内的国际乳品协会也一直反对克隆乳制品上市。美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迪安食品公司表示,他们尊重消费者的选择,绝不会用克隆牛奶做原材料来生产奶制品。该公司的声明说:“大量调查都显示,美国人不喜欢日常吃的东西中含有克隆牛奶或克隆肉,不少人提到克隆牛奶就觉得反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0 18: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