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50|回复: 0

朱元璋鲜为人知的一些小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9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641
发表于 2007-7-25 0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时叫朱重八,因为那时候中国普通汉族老百姓的名字都是这么怪异的,取名必用数目字,就是把父母的年龄做个简单相加,他父亲就叫朱五四。对于这个开创了唐以后第一个汉人统治下的大一统国家的人历来评价不一。有人说其滥杀,有人说其对农民很有感情,有人说其好专制,等等,都不能算客观公正的评价!美国历史学家范德在《朱元璋与中国文化的复兴》中说:“明王朝的建立,无论是对中国的政治史还是文化史,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在蒙古人统治了近一百年之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着手复兴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在这一复兴并重新界定中国文化精髓的过程中,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指导政府活动与规范社会生活的法律。它的立法不仅强化与稳定了明朝的君主专制体系,而且在中国政治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笔者认为,这应可算是至公之论。

  由于所受教育的关系,一般人通常所知道得最多的朱重八做的事情除建立明朝外唯杀人和废相而已,很自然的,其给他们的印象也就不好了!我猜想当他们看到下面这些事情,再顽固不化的人也会有另外一番思考!

  朱元璋做大明皇帝前,有个叫田兴的谋士,大概是为了避祸,见他即将取得天下,就离开了他!后来,朱重八称帝后,忆起旧人,遂写信邀请他出山,信中道:“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作皇帝,并非作皇帝就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作皇帝就视兄长为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如此如此。这使我想起秦末陈胜王的事情,说他年轻时,跟在一起的伙伴说:苟富贵,勿相忘。伙伴们潮笑他,大意是你别做梦了,能吃饱饭就算好事了。到了后来,他真的当上王了,可旧时的同伴去找他,他没有实践“苟富贵,勿相忘”的话,而是把他们杀了!我们从信中可看出朱重八不是陈胜那种富贵了就忘了穷亲戚的人!

  有些人大概是依据野史说朱重八因为个人出身不好而大兴文字狱,事实上这纯粹是谣言,现在尚存的凤阳明皇陵内的大明皇陵碑碑上原原本本记述了朱元璋的家世出身和悲惨经历。

  其开头部分曰:“大明皇陵之碑孝子皇帝元璋谨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兴建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饬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其辞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傍徨.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廓,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并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飚,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而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侠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从碑文可看出,朱重八丝毫不怕暴露其出身,丝毫不像后来的满清为了掩盖其曾是明廷的下属而删改后金建国前的史料,以及当今的某些暴发户为了掩盖其文盲和知识基础差的事实而千方百计弄假文凭!朱重八自己都能这么坦然的去说自己的出身,还怕别人影射自己吗?常年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事实证命朱重八是君子,他不害怕自己的出身公之于众,不已己悲,难能可贵!天下都是我的了,过去我是怎么样的还有什么要紧?

  朱重八从小生活困苦,没能就学!然而后来读书甚勤,颇得学问之真谛,观其教育子女之言语我们就能知道一二。洪武二年四月初五,他对给诸子和功臣子弟讲授经书的博士孔克仁说:“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而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邪?盖师所以模范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功臣子弟将有职任之寄。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正心则万事皆理矣。苟守之不以其正,为众欲所攻,其害不可胜言。卿等宜辅以实学,毋徒效文士记摘词章而已。”

  朱重八在本年四月命令中书省编定《祖训录》,《录》成,朱重八亲为之序:

  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久定,人已守是以息。威加于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已长者,甚相远矣。

  朕幼而孤贫,长值兵乱,年二十四委身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继而收揽英俊。习练兵之方,谋与群雄并驱,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乃能剿除强敌,统一海宇,人之情伪亦颇知之,故以所见所行与群臣定为国法。革元胡俗,去姑息之政,治旧习染之徒,且群雄之强盛诡诈,至难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经世乱,欲度兵荒,备习奸猾,至难齐也,朕已齐之。盖自平武昌以来,即议定著律令,损益更改不计遍数,经今十年始得成就,颁而行之,民渐知禁。至于开导后人,为《祖训录》一编,立为定法,大书揭于西,朝夕观览,以求至当。首尾六年,乃七謄稿,至今方定,岂非难哉!

  盖俗儒多是古非今,奸吏常舞文弄法。自非博采众长,即与果断则被其眩惑,莫能有所成也。今礼部刊印成书,以传永久。凡我子孙,欲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于无穷矣。呜呼,其警戒之哉。

  洪武十一年初,朱元璋决定让秦王、晋王前往自己的封国。五月初四,秦晋王临行,朱元璋分别赐给他们以玺书,再做一次叮嘱。给秦王的玺书写道:

  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以来,不胜其弊。及吾平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西至于凉州,北至于宁夏,南至于河州,民未休息,予甚悯焉。今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余不急之役,宜悉缓之,勿重劳民也。

  给晋王的玺书写道:

  大原之民困於元氏弊政久矣。又尝出力悦馕以供我师。勤劳憔悴,吾未尝不于怜之。尔之国,务爱养生息,勿复以不急之役扰之,其体吾意。

  朱重八一生,极关心子女教育,尤其注重品德教育,他曾把一小僮叫到诸子面前,对他们说:“此小僮与尔等年相若,已能奔走服役。尔曹不可恃年幼怠惰不学,当朝夕勤励可也。朕之意惟恐其居富贵耽逸乐耳。”做他的子孙应该说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福的,幸福是因为他对他们关心爱护倍至,不幸是因为他的要求太高,如果这也能做为理由的话!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业是彪秉千古的,以其那样不堪的出身,能做成那样伟大的事业,就此点来说,确实是人们应该思考和学习的榜样!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明太祖朱元璋自然也有他的这不好那不好,但终归是暇不掩玉,无损其光辉!他已经尽力到一个正常人的生理极限了,若非一颗非常的心在支撑着他,怕是身体早已垮掉了吧,我们还要、又能怎么苛求他呢?

  最后,让我以以前的话做为本文的结尾:明代中国,治隆唐宋,思想开放,最高统治者皇帝对于外来事务的态度和作为表明其不但不是保守派的代表,而且可以说是反对保守派的先锋;经济和人民个性高度发展,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与前代出现了本质上的不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得利者和世界经济的中心,出了全球最先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所有的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须归源到明朝开国之初所制订的政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4 12: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