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2|回复: 0

《同一首歌》这个怪胎遭遇七年之痒!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7-8-4 11: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7-10 01:38 发表
 从2000年春节的那场经典晚会算起,央视的宠儿《同一首歌》走到今天,已经七年了。在中国,一个节目能在七年内保持平稳的收视率确属不易,可如今,《同一首歌》似乎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而该节目的缔造者孟欣(见图)也被斥为“慈禧太后”——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代名词,这个封号其实恰如其分地反衬出《同一首歌》多年以来的文化垄断。

  近来,孟欣也好,《同一首歌》也罢,都不太好过。先是“刘德华惹哭《同一首歌》导演孟欣”事件引起网友争论——与“天王”华仔比起来,孟欣的人气明显不够,网友不仅不同情后者,反而力挺前者。但这仅仅是孟欣的眼泪过于贱价赚不到民众的支持么?显然不是。《同一首歌》节目虽好看,但若把那顶高帽变为“枷锁”的时候,群情激愤是免不了的。

  孟欣的眼泪招之而来的更大“祸害”还在后头,娱乐界人士如藏天朔、高林生随即纷纷炮轰《同一首歌》,揭出“黑幕”。臧天朔大骂“栏目组太不尊重演员权利”,高林生则更“狠”,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列举《同一首歌》的“三宗罪”——删减艺人新歌、“霸王条款”对艺人不公平,还盘剥艺人演出费用。

  “黑幕”这一词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的,更何况是对象是蜚声海内外的《同一首歌》,尽管如此,竟极少有人为孟欣“叫屈”。其实,这些矛头直指《同一首歌》的艺人当初参演,何尝不是冲着这档节目的收视率而去的——经过一番利益交易后,还不是“周瑜打黄盖”的好戏?如今,孟欣成为众的之矢,这些指责倒颇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了。

  但,且不管娱乐圈的交易如何纷纷扰扰,单看《同一首歌》与民间的这场搏弈,人们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观众对该节目已有“七年之痒”的苗头。

  说起《同一首歌》的发展史,不可谓不辉煌。数年来,大众的眼光随着《同一首歌》走南串北,甚至遨游世界,所到之处,星光熠熠,大受欢迎。精彩的演绎使许多人成为该节目的忠实观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人称之为民众“公款追星”的文化现象。

  然而,随着实力的壮大,打着“公益化”旗号却以商业化模式进行演出的《同一首歌》却在几年前就出现了垄断文化市场的端倪。当下的中国人喜欢“反思”,但 “思来思去”,却发现垄断的根源还在于体制问题。这一点,就连孟欣也承认,她曾在今年春节期间对外明言:“《同一首歌》从一开始就是个怪胎。它属于央视,但又完全按市场化商演的模式经营……”

  既然是“怪胎”,作为《同一首歌》的“母亲”孟欣自然有必要“改革”一番,使之转为“正常”。孟欣曾于2006年3月低调公布了《同一首歌》的六项改革措施,包括取消一切商业性演出,歌星出场一律无酬劳,实现品牌化、公益化、产业化。但时至今日,《同一首歌》的品牌却越来越被民众所诟病。

  怎样才算“正常”?在央视——这个更大的“怪胎”的笼罩下,《同一首歌》发展到今天的模式恐怕是再“正常”不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4: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