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7|回复: 0

原创:《虎!虎!虎!》(偷袭珍珠港) 大家看看清华园中的航母吧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7-9-16 0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6-16 02:28 发表
副标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也来谈谈文化传承的文化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附原文:山东大学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百年高校,无论是综合实力、人文历史还是品牌影响,在山东高校中均无可匹敌,山东第一高校的光环令所有山大人悠哉游哉。放在全国看,山大的百年历史与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浙大等超一流高校相比也不占下风,但令人遗憾的是,山大在学术地位和培养的学生素质上跟上述高校无法相比,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个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大校址的迁徙。
  山大1901年诞生在济南, 1928年在青岛重建。青岛期间,在杨振声、赵太侔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吸引了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老舍、洪深、王淦昌、童第周、王统照、张煦、丁山、曾呈奎、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闻在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前来任教,名流云集,英华蕴聚,群贤毕至,学术空气渐厚,对外声誉日隆,一时成为全国现代文化堡垒的制高点,成为学界仰重的知名高等学府,这一时期,是山大百年历史上最辉煌壮丽的一页。之后,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王淦昌、童第周等大师虽先后离开了山大,但他们的思想及足迹却在青岛鱼山脚下的校园留下了永久的浓厚的人文积淀,正是这些积淀,构成了山大人文品格与大学精神的主体。1958年,山大主体迁回济南。
  我们知道,大学之道,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一是通过人,二是通过物。人就是老师,这个没什么大问题,山大迁回济南时,除了海洋、水产、地矿等学科外,其他学科的老师尽数来到了济南。但是物,教室、礼堂、寓所、花园、林荫小道所构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积淀却无法随之来济,而这却恰恰对于文化的传承更具潜移默化作用。北大、清华之所以名震全国,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的学界名流、科学大师及政界领袖,与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朱自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马寅初、刘半农、陈寅恪、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陈省身、钱伟长、周培源、季羡林等灿若星辰的大师们深厚的学术思想以及他们与未名湖、清华园、朗润园、蔚秀园等具象的物体所形成的映射对后辈学人产生的深刻影响不无关系。设想一下,如果北大、清华在建国后将原来的校址弃之不用而在它处另建校园,那么,还会有这么深厚、强劲而又浓烈的文化传承吗?
  山大迁到济南后,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等大师们住过的寓所、走过的小道、上课的教室、爬过的鱼山等这些具有深厚文化传承意义的物体永远留在了青岛。现在的山大学子,名义上到了一所百年高校读书,实际上与他们产生深深互动的校园,却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无法真实而直接的触摸到沈从文、梁实秋、老舍、闻一多、王淦昌、童第周等大师们的深邃思想与精神实质,山大最辉煌、最有价值的、最值得传承的东西无法注入他们的思想中,使得山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学生培养上再也无法达到当时的高度。这正是百年山大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与失落。

个人之所见如下:
    我们平常总说:“根深叶茂”。也就说:根深了,叶就会茂。根深了,叶才能茂。这个逻辑定理是勿庸置辩的。可这根的深,怎么才能让它深,就有待于讨论了。根要深,就要不断地吸收有机物和无机物,还有水和其它肥料中的有利于根部发达的营养成分,不断地自身发达,才能保证根自己的不断加深,这样,叶茂就不成问题了;叶呢,除了靠根提供给自己的养分外,还有一个自身必须努力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和作用,产生叶绿素,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茂盛地怒发,萌出肥嫩的新芽。
一个学校,基金校舍教学设施,的确是硬件,不好会扼住学校发展的喉咙。就象根,学校条件受到一样的限制,照样阻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也不想多说。我要说的是上面文中提到的那些 :“山大迁到济南后,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等大师们住过的寓所、走过的小道、上课的教室、爬过的鱼山等这些具有深厚文化传承意义的物体永远留在了青岛。现在的山大学子,名义上到了一所百年高校读书,实际上与他们产生深深互动的校园,却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无法真实而直接的触摸到沈从文、梁实秋、老舍、闻一多、王淦昌、童第周等大师们的深邃思想与精神实质,山大最辉煌、最有价值的、最值得传承的东西无法注入他们的思想中,使得山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学生培养上再也无法达到当时的高度。这正是百年山大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与失落。”话。是啊,我有传承的现成教材好啊,就象一家人家一样,祖上有钱就有条件受好的教育啊,但关键是传承的东西毕竟是过去的了,只是精神在,再说,精神这东西,不靠房子小路也有传承啊,印度泰戈尔的诗世界到处传承,有一评论曾评他为十一家,这家那家的,但他是一个印度人,他活得再长,也不可能到处都有他的足迹。我不是讲谬理,我是说,这论点站不住脚。作者的遗憾我理解,有了传承的丰富资源,就好比是有了历史的活标本,有了精神光大的第一手资料,恢弘士气有力量啊。一旦匮乏,是极大的损失。对,是损失,并且加上的极大,可再大的损失,只能是已经死去的人的过去,而我们是活人,是未来,我们要比死去的人聪明和智慧,这是人类延续的规律,这是概率,这不是具体到我们某一个人要和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等人比,我是说,清华大学这几年一直常盛不衰,你们知道靠什么吗? 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虎!虎!虎!》(偷袭珍珠港)吧。 本片忠实呈现日军攻击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天皇决定要展开攻击,但美军高级将领却不把这当成一回事;他们虽然拦截了日军的通讯,但却把这项重要消息压了下来,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最后终于爆发珍珠港事件,美军在毫无戒备下,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本片从美日双方的状况同时呈现珍珠港事变的历史真相。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会成功的来龙去脉,故不像其它大型战争片那么富有戏剧性和冲击性,但严谨的制作可让观众了解历史,日机轰炸珍珠港的场面亦拍得逼真可观。提起珍珠港,人们自然会想到山本五十六——这个太平洋战争的策划者。《复仇的闪电——击毙山本五十六》 美国为报这一箭之仇,可是煞费苦心,最终还是由于日本军方的密电码被美军截获并破译,美军破译工作如此出色主要归功于新西兰海军“基威”号轻巡洋舰1943年1月29日在瓜岛附近海域撞沉了一艘日军潜艇,并从这艘潜艇上得到了日本海军最新版的密码本,这本密码本对于此次破译绝密电文,帮助极大。当山本的座机于1943年4月18日飞临布干维尔岛上空时,被美机群击落,山本葬身于荆棘丛中。
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大打招生之战的精神,不亚于日本和美国争夺珍珠港,我一点儿都没夸大其辞。我是非常感动的。清华大学的教师们有多辛苦,其它大学的教师当然也是一样了,不过,清华就是在大家都有一样中,有那么一点儿点儿的个性。每年我们国家的招生计划会都是在一年的元旦前就开始了,等到元旦一年的开头时,计划就已经内定或出炉了。可社会上一般都在密切关注高招会,其实晚了,一切都晚了。清华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早就在元旦计划会之前的前半年就下手了,他们的触角伸向各个有高中毕业生的学校,利用所以可以开发的优惠条件游说毕业生,并且还在学生各地高招会开始前就到有目标的重点高中拉横幅摆桌椅,现场说教动员,那是战场。到现场踩点的人,是人山人海,其中不乏小学生,老汉老太太,深入人心啊,为什么,因为每家都有儿孙啊,清华是人才的摇篮啊。家长带着小孩,当场现身说教,比言传有力啊。你说,那些已故名人的房子再好,不会搬过来吧,考生家长看的还是当今师资力量,名教授,先进的设备,精良的教育规划等。当然,其中不乏比别人多了一条广告:清华有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等人的足迹等,但这人家不稀罕哪,又不是说,人家的孩子的名字把他们的名字顶替了。大家关心的是将来,不是过去。大家都在向前看。
顺便提一下一个典型的事例:国内湖北有名的黄岗中学,他们是重点高中,升学率在九十年代时,那可是几乎百分之百地升到武汉大学的,好了,到了开放后的大概是九六年吧,到了招考时,武汉大学还稳坐钓鱼台,因为往年都是优秀学生找上门的,招生哪有什么怀疑呢。可由于全国的大学都象清华那样聪明了,武汉大学到嘴的肥肉没了,煮熟的鸭子飞了。另能证明的是,有一个个学校,校舍好啊,但一个偌大的教室里,只招来了一个学生。这个学校的校舍总不能继续让这里的教授们谋生吧。终归学生才是学校的生命中血液。
归根到底,清华这几年靠学校教师和清华大学的学子赢得了清华今天的响亮和向明天挥手的盛誉。
我不否认作者的说法,只是说有点言辞过激而已。

附:电影《虎!虎!虎!》产地 美国、日本(1970年)背景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20世纪40年代初,军国主义统治下的日本为了建立他们梦寐以求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四处挑起战火。1941年初,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对南下太平洋进行了初步谋划,选择偷袭珍珠港为突破口展开攻击,妄图彻底毁灭美国的海军力量。同时,美方虽然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雷达系统,但对日方偷袭的企图却丝毫未曾警觉。日本海军突击舰队于11月26日清晨拔锚起航,取北航线,以壮观的轮形队伍,浩浩荡荡,杀气腾腾直扑珍珠港。而此时的珍珠港依旧是一派歌舞升平。日军潜艇游弋在珍珠港附近的信息被相关人员忽视,而雷达捕捉到的日军机群的移动也被误判为从美国本土飞来的轰炸机群。这所有的一切导致了灾难的发生,随着攻击密令“虎!虎!虎!”的发出,袭击开始了,珍珠港在一片巨大的爆炸声中几乎被掀翻。美军在毫无戒备下,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口冤气可把美国给憋死了,为了报这一箭之仇,?1943年4月14日,美军破译了日军五位乱码的机密电报,原来山本在“伊号作战”结束后,决定利用一天时间视察巴拉尔、肖特兰和布因等前线基地,以激励士气。山本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日本陆军第八方面军司令今村均陆军大将就以2月间自己前往布因视察途中座机遭遇美军战斗机的经历力劝山本取消此行,驻肖特兰岛的第八航空战队司令城岛高次海军少将甚至专程来拉包尔劝阻山本,但山本不为所动,执意要去。因此他的副官渡边海军中佐草拟了视察日程安排后要求第八方面军派专人送交,但通讯军官表示该密码4月1日刚刚启用,又是极难破译的五位乱码,美国人根本不可能破译,绝对安全,因此最后还是用无线电发出了。而美军破译专家却只用数小时就将其破译,这一电报无形之中也就成为山本的催命符!美军破译工作如此出色主要归功于新西兰海军“基威”号轻巡洋舰1943年1月29日在瓜岛附近海域撞沉了一艘日军潜艇,并从这艘潜艇上得到了日本海军最新版的密码本,这本密码本对于此次破译绝密电文,帮助极大。这也是美国军事情报领域在无线电破译方面继中途岛战役破译日军作战计划之后的又一辉煌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02: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