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7|回复: 0

唐诗欣赏: 李白 --《清平调》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9
发表于 2007-10-6 0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无论是王孙公卿,或是市井小民,几乎随处都有诗的踪迹。

譬如说,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著名的皇帝诗人,他一生中写了近万首诗,但却没有一首流传的。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的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只见整个天地银白一片,大雪纷飞。乾隆皇帝一见大喜,诗兴大发,便高声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这时众人在旁边纷纷拍手叫好,乾隆更加高兴,便大声接下去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正当他还要再数下去时,沈德潜赶紧一个箭步上前,跪下奏道:“皇上的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完成这首杰作好吗?”乾隆正不知如何收尾呢,一听此言,大喜过望,当下就恩准他的请求。沈德潜就朗声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最后一句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乾隆皇击节赞赏了一番后,高兴之余,随即解下身上所穿的貂裘赐与德潜,成了一段佳话。

而市井小民,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自得其乐,也有自己的诗兴,譬如说,谈到人世间的沧桑,不必长篇大论,细说从头,只要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了,就像是:“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字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您说,传不传神呢?

而在盛唐之时,诗还可以拿到街上、菜市场去卖,或者用来换酒、换茶喝,就像钱币一样,可见诗早已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不是常常伴随在我们童年的梦里吗?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而“唐诗”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尤其到了开元、天宝的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李白、杜甫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那个时代的诗人,所表达出盛唐时期的风貌,是博大、雄浑、深远、超越的,这一切所构成“盛唐气象”,至今还让后人向往。有一点很特殊的是,“盛唐气象”本来是用在“唐诗”中的说法,但现在也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而且是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的。整体来说,“盛唐气象”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开明”与“开放”,是海纳百川、气象万千,泱泱大度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描写盛唐繁华的名作--《清平调》。

唐朝的诗仙李白,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后大足元年,死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自幼博学而才华洋溢,四十二岁时,被召到长安,贺知章读到他的诗文后,赞叹他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并向唐玄宗推介,担任“供奉翰林”一职。因为才高气傲,不见容于玄宗周围亲近的人,于是玄宗就送了他一笔钱回家乡去了。李白才气纵横,人们称他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人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李白在长安期间,曾应玄宗的要求,写了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所创作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作之一。

相传在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栽种了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真是姹紫嫣红,缤纷一片,好看极了。有一天,玄宗和杨贵妃,带着宫中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兴致勃勃的前来沉香亭赏花。对着如此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玄宗觉得这种情境太美了,旧的歌词是不能表达这种情趣的。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進宫写新乐章,李白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呈上。

玄宗看了之后十分满意,当下便命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这时杨贵妃也快乐的饮美酒,听新曲,玄宗一见越发兴起,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此时此刻,真是意气风发,痛快淋漓。

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出色,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的是什么呢?贵妃身上飘逸的衣裳,就像那天上的云彩一样的美丽,而这些娇艳无比的牡丹,就像是贵妃的花容月貌。

“春风拂槛露华浓”,和煦的春风,吹拂过园中的亭槛,而那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处,而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宫。像这样丰润娇艳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啊!

诗中巧妙又自然的,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语句浓艳,焕发着生命的美好与光彩,读这首诗,真觉得如沐春风,花光满眼,充满了太平盛世的繁华风貌。

唐朝在后人看来,像是人间的神国,而我们的李白,是天上的谪仙,地上的诗仙。他用如此大气的手笔,描绘了天上人间的美丽情境,让后人传诵一时,留下了无限想望的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