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卖凉粉:前挑一盘上放碗筷作料等物,后面的桶里放着凉粉,凉粉用铜片旋成细条。
052.三棒鼓
053.卖小鞋:四乡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数双,在花市或土地庙设地摊出售。
054.卖豆腐
055.蹬梯子:旧时一种杂耍形式,多为女童表演.表演时下面的人用脚噔一梯子,女童立于上面作各种动作。
056.做潮烟:京中烟铺交款烟叶制成方块,用铁刨子制成丝叫做潮烟。
057.唱大鼓书
“大鼓书”是过去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清朝末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流行。民国年间形成了奉天大鼓(也称奉调大鼓、东北大鼓)、吉林大鼓(也称东城调,流行于吉林市一带)、江北大鼓(流行于松花江以北地区,又称“屯大鼓”)等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可见是相当盛行的。
唱大鼓书的服装、道具、伴奏都很简单。一只扁圆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几根竹棍组成的鼓架子上,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还有的甚至不用鼓,一人自弹自唱,用脚打板击节,类似“单弦”的形式。其实,东北的大鼓书就是由“弦子书”发展而来的,据说还与满族祭祀时萨满在三弦伴奏下唱的 “神歌” 有着一定的关系。至于演员的服装,和说评书、相声一样,外罩一件长衫即可,早期演出也不用化妆,弦子一响、鼓板一敲就可以开唱。后来虽然有了女演员(俗称 “女大鼓”),也只不过略施淡彩,外穿旗袍而已。
058.卖鞋垫嬗垫
059.练皮条子:用木棍三根绑一架子,上拴皮条两根,用手拉着表演各种动作。
060.剃头放睡
每日将头剃完,筋骨疼痛者,剃头的坐于高凳之上,其人躺在剃头的腿上,令其捶拿,其快活劲儿无比。这就表示了剃头匠除理发梳辫外,至少要学会按摩。这正像明代吴正伦《养生类要》辑古人对头发的经验,提出发多梳,能去风明目的养生之道一样。而清代北京的剃头匠除掌握梳、编、剃、刮、剪、剔、染等基本技能外,还会捏、拿、捶、按、掏、接、活、舒、补等医术,也正是为了使剪理发的内含更加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