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50|回复: 0

魏明伦批赵忠祥18首诗为“伪律诗”有七处错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8

回帖

213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33
发表于 2011-7-4 0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蜀鬼才”魏明伦



爱写诗也爱朗诵诗的赵忠祥 引用
昨天下午,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他说,近日他对央视名嘴赵忠祥(blog)发表的《神七赞》“七律诗”提出了批评,指出其平仄错乱,是一首“伪律诗”。对此,赵忠祥虽然没有直接回应,却在他博客上又发表18首旧体诗,以证明自己作诗才华。魏明伦说,这18首诗虽大有进步,但他仍发现有7处差错……他说,他公开挑出这些毛病,是希望借此让人们更多关注古典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直言 平仄错乱

  这场批评风波是这样的:前不久,赵忠祥随“心连心艺术团”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回京后看电视直播航天英雄太空行走成功,激动不已,诗兴大发,写下题为《神七赞》的七律诗,诗曰:“飞船腾焰入云霄,载我英豪举世骄。出舱漫步伴天链,定轨疾驰巡鹊桥。自古升空常似梦,从今奔月竞如潮。敢请嫦娥捧陈酿,桂花香满共玉瓢。”没想到,这首诗在巴蜀鬼才魏明伦眼中是“一首伪七律”,他点评道:赵忠祥的诗平仄明显错乱,第三句和第二句失沾,致使全诗声韵大乱。第七句和第八句平仄失调。

  回应 18首诗作

  对这一批评,赵忠祥没有直接回应,但他在博客上又发了18首诗,并谦称:“拙作《神七赞》在博客登录后,不少网友进行点评,使我受益良多,幸甚幸甚。我的一本新书正在校对将择日发行,书中收入一些诗作,很想再获网友指正。”他说:“苦于水平所限,难免在诉诸笔端希望成诗之际,功力不逮,学艺不精,不但不可能与大家比肩,比一般作诗者亦有差距。但又难抑诗情,于是登录在博客上的七律引来不少点评……我的诗虽有热情讴歌却无完美可言,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继续 找出差错

  魏明伦说,他和赵忠祥早就认识,在赵忠祥主持央视春晚()时,他担任过央视春晚总撰稿、总策划,后来他俩都是全国政协委员,虽没有深交,但彼此认识。他说,虽然古诗并不都要讲究平仄,如古风、歌行等诗体。但要写七律、七绝,就一定要讲平仄,否则就是“伪律诗”“伪绝句”。但从赵忠祥后发的18首诗来看,他虽然懂诗,但还能找出七处明显差错。魏明伦点评道:赵忠祥《七律》的第一首第一句就错了。“四十春夏从艺忙……”中的“夏”字是仄声,应该用平声,如改成“春秋”就对了。《七律·念故人》中第五句“老树参差连江有”的“江”字虽可与下句“山”字相对,但却错用了平声,应为仄声。在《七绝》诗中,“留恋美景君长忆”的“恋”、“岸内潭前水花高”的“花”、“关山已越几十重”的“十”、“岁月如歌短长句”中的“长”、“叶枯茎烂根不移”的“根”字等五处,全都用错了平仄。古典诗词中的平水韵和普通话声韵有很大差异,不知赵忠祥是否知道?

  普及 诗词知识

  魏明伦承认,如今文化娱乐圈很难找到能写旧体诗的名人,赵忠祥能写成这样已算不错了。他的后18首诗大有进步,这在高科技、低人文的今天实属难能可贵。格律诗词如今很少有人能写,连许多文化圈内的作家、诗人也不会写。前一阵,汶川地震后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所作《江城子·废墟下的自叙》就是一例,那词写得“狗屁不通”。不仅词句“纵做鬼,也幸福”触犯众怒,引发声讨,从声韵来看,这首《江城子》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江城子》应与《沁园春》一样用平声韵,但他很多处都错用仄声,显然不懂。他虽为专业作家,写诗却不如赵忠祥。魏明伦说,如果说赵忠祥是内行有差错,那王兆山则是外行在瞎写。可惜,现在不懂装懂、乱写诗词者太多,真应该好好普及一下古典诗词知识。

  首席记者 俞亮鑫

出处:
http://ent.sina.com.cn/s/m/2008-10-08/16502197243.shtml

魏明伦回应赵忠祥“七律门”:好事者挑事
http://ent.163.com/08/1010/11/4NT1H8O500031H2L.html

由赵忠祥的诗词说起: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93639 引用
作者:史杰鹏 (原创) 2008-10-20 8:30 阅读:27 点击:27关键字: 史杰鹏 由赵忠祥的诗词说起
昨天有朋友问我,对赵忠祥诗怎么看,据说魏明伦骂他的诗是伪七律。我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因为这两个人的古典习作我还都凑巧看过两三篇,赵忠祥的是诗,魏明伦的是赋,我感觉赵忠祥的诗比魏明伦的赋强多了。而后者竟有脸骂前者,是不是不正常。

还是就文本说话罢,赵忠祥的一首《拟古风》,我看就很不错,比当世大多数文人写得好,说实话,我初看真有些吃惊,没想到他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浮生能几日,忆旧每关情。
  拂尘轻叩案,洗砚羡月盈。
  积成书满箧,缤纷半世名。
  云端聚风雨,绿蔓抚红英。
  花间莺声小,山外雨未晴。
  潜心临古帖,着意习诗经。
  气随心念走,神同天籁清。
  薄雾觉细浪,金风入边城。
  野犬饥仍吠,家驴倦不鸣。
  岸柳掩新月,塘荷露秋声。
  晚岁充良驷,白头吹竹笙。
  朝观江海阔,夜闻孤雁惊。
  仰望河汉垂,颔首计归程。
  远方有古径,与谁联袂行。
  雪旁见山雉,棚后松照明。
  前路仍尽力,励志书蓝琼。
  犹若故旧在,悠梦到西京。

整首诗写得文辞清丽,意境高远(比他本人老干部体颂诗强多了),魏明伦有这个水平吗?八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东西,谈他的《中华盛世坛赋》,就引用几段贴在下面:

早就说有个叫魏明伦的人很了得,写了很多剧本,是文坛名士,心里萌发了景仰。倘若不是读到他的《中华世纪坛赋》,我这景仰要铲除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也没就狠心到拿《鲁灵光殿赋》或者《滕王阁序》之类去跟老魏的这篇“赋”较劲,否则那是故意找茬,至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主要是看到《北京青年报》上有人对它特别推崇,说它“文采飞扬,佳句迭出,余味无穷”,乃至预言“必将为传世之作”,甚至说他的一篇相类似的什么《饭馆铭》足可并肩刘禹锡的《陋室铭》,才不得不找来一度,于是不由得喷饭,同时扳起手指算了算,这是什么世道?

只好边看“文本”边说话了,我的意思是,这篇所谓的“赋”就是一个“滑稽”样品。论形式,骈四俪六,好象很“典雅”,但遣词用字,要多粗糙有多粗糙,要多贫乏有多贫乏,顶多小学生水平,你看,“对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这是文言还是白话,文采究竟在哪里飞扬?若谈那形式,滑稽之处让人目瞪口呆。说它是赋体骈文吧,押韵它又时押时不押;说是正规的骈文吧,平仄规矩又完全不守。只说头一段,“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其中仅有“华”和“峡”算是押了韵,而且还得在普通话基础上,有文化的人不会这么押,因为峡早先是入声字。正规骈文平仄是有讲究的,句子基本是律句,而且每一句句尾的末字,一般要连着两个仄声之后,再连着两个平声。而上面这段就连一句之中本身的平仄都不管,遑论其他,读来哪有半点节律感和美感?可笑的是这老魏缺乏文体的基本常识倒也罢了,而短短的开篇,意思还半通不通。姑且不说我“堂堂中华”到底有没有“高龄百万岁”。他接着“描绘”的“腰环万里长城”,显然是把中华大地拟人化,说长城象她身上的腰带,但下面的对句呢?“脚跨九曲黄河”,到底是谁脚跨,这黄河不是中华大地身上的“部件”吗?她怎么就忍心踩到自己身上去了?真是让人如堕五里雾中,把古典文学糟蹋得一蹶不振。就这水平,据说还撰联到处征对,说他脸皮很厚估计没人找我拼命吧。我很怀疑这中华世纪坛的组委会是怎么回事,怎么挑上这么个人写赋,那好歹也是国家级建筑呀!一个朋友说,这个赋绝不可能真采用,要不国家的脸不丢尽了……

翻到这篇旧文看看,我对魏先生那篇赋的认识仍旧如故,非常差,完全不懂格律, 为什么他这样的人敢给人指教诗词呢,难道他认为这世上真的没有懂行的吗?我实在想不通。

赵忠祥的BLOG :
http://blog.sina.com.cn/zhaozhongxiangblog [最后编辑于 网友, at 2009-02-19 14:50:11]
永久地址: http://www.anti-cctv.net/feed.asp?q=comment&id=3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22: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