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康伟
地处大西南的重庆。站在山城重庆朝天门的码头上,看滚滚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浩荡东去。城依山而建,江穿城而过,“江山”如画。重庆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致力于建设一座更加和谐的城市、创造一种更加幸福的生活。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但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明显。新时期新阶段,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为此,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专题研究“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推出广受关注的“共富12条”,构建起“共富”的制度通道。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路子。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庆探索共同富裕符合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重庆探索科学发展,快速做大了经济总量。GDP已从1997年直辖初的1500多亿提高到2011年的近万亿;“十一五”以来,人均GDP从1500多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5000美元以上,历史性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等均大幅度提升,增速名列全国前茅。
一般理解,重庆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完全可打高分。但重庆决策者非常清醒,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这些数据放在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坐标系下考量,发现仍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三个差距问题。
2011年初,重庆基尼系数为0.438,超过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3∶1。全市还有城乡低保人口170多万,偏远的渝东南、渝东北“两翼”还有14个国贫县。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还没有现成经验可学。重庆缘何主动触碰这个难题?
重庆分析认为,“三个差距”继续拉大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会遏制社会需求,内需难以启动,发展不可持续;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之基。现在重庆发展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即使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要下决心打好这个攻坚战!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和为人民服务,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薄熙来说,30多年前,面对低水平的生产力,把经济规模做大是主要矛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邓小平同志有句关键的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因此,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30多年过去了,“前半句”已基本做到了,今后还必须继续坚持,同时要在“后半句”多下功夫。
2011年初,重庆率先将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将其由0.438降至0.35,同时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3∶1降至2.5∶1左右,以人均GDP衡量的主城区“一圈”和“两翼”差距从2.2∶1降至2∶1左右。
上遵中央要求,下应百姓渴望,在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发展与分配的关系,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正是契合科学发展的“重庆逻辑”。
“共富12条”,5年总投入过万亿元,落到实处后,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重庆也将大变样
翻阅重庆市委全委会通过的《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共富12条”有理有据,条条沉甸甸、硬邦邦、实打实,都是让群众看得懂、摸得着、有奔头的具体措施。
比如,5年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让130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5年投入3000亿元,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推出“共富12条”,不是简单做加减法,而是富含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注重综合配套,搞好系统设计,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
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在发挥公有经济作用上,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在收入分配调节上,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50%以上……
《决定》4000多字,但含金量很高,总投入有1万多亿元,落到实处后,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重庆也将大变样。薄熙来说,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就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我们这1万多亿元都是花在百姓身上,给百姓办事,花再多的钱也不会错,我们可以下这个决心。”
直辖以来,重庆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茬茬干下来,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打下了重要基础。2008年启动“五个重庆”建设,每个都与民生和发展环境连在一起。2010年推出“民生10条”,系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10类重大民生问题。
丰都县地坝嘴村村民郑登斌夫妻都有残疾,是困难户。“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后,他买了3头母牛崽,其中1头的钱是镇上补的,县里又补贴1500元修圈舍。3头母牛两年后可下6个崽,每个可卖2000多元。他将2亩地租给肉牛养殖加工企业种草料,每亩年租金700元。几笔账算下来,增收1万元一点没问题。
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达到20250元和6438元。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
共同富裕不仅是理想,也是动力;不仅是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重庆认识到,追求共同富裕不会耽误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并不矛盾。
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一家网站做编辑的宫梦媛,租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月租金1100元,要花掉月收入的1/3。小宫正在申请公租房,租金只有市场价的60%。“等以后攒足了钱,再去买车买房。”
重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约要投入1000亿元,但回报也很丰厚。如果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完全靠市场,70多万户起码要花1000多亿元,得省吃俭用,幸福指数不高,消费也上不去。建公租房,“房奴”变成被解放的消费者,一户居民一年可多消费一两万元。
这样划得来的账还有很多。一年多,重庆发展微型企业近5万户,带动就业40万人。如果这40万人失业在家,政府一年每人补助约5000元,一年20亿元。现在把这20亿元拿出来扶持微型企业,政府不用每年再掏钱,以后还会产生税收,带动更多人就业。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有了城市社会保障,消费水平如果与同城市居民一样,每年将拉动数百亿元消费。
现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之弦已经绷得很紧了,但消费却相对滞后。如果一般劳动所得老上不去,社会消费就会不足,那无论是对微观经济还是对宏观经济,都会产生损害。所以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点应在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上,拉动内需,培育和扩大市场,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这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共富,又是完全一致的。
“共同富裕绝不是要‘劫富济贫’,更不是走回头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重庆将基尼系数目标定在0.35,既有利于分好“蛋糕”,也有利于做大“蛋糕”。
“健康的生产关系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里讲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既是讲物质,也是讲精神;既是生产力的进步,也是生产关系的科学调整。”重庆更深远的思虑是,共同富裕不仅是民生、是公平、是理想,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是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才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社会的合理性。
重庆这几年抓民生、促共富,不仅没影响经济,发展的质和量还有了很大提升。近3年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三,初步统计,2011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事实说明,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缩小差距,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也需要改革精神
着力深化改革,在收入分配、财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山娇村村民马培义,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贷款20万元,建起月育雏20000羽的脱温育雏场,年收益达30万元。在他带动下,全村有14户农民通过“三权”抵押贷款88万元,用于发展肉兔、土鸡产业。
农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是其最大财产,但如果不实现流通,就是一堆“死资产”。2010年,重庆第一个在省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并不断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到2015年将实现“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源”,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不竭之泉。
黄奇帆指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是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改革精神,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新的制度安排。这些年,重庆搞共同富裕,不仅没有放缓改革开放步伐,反而是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不断向纵深推进。共富与改革开放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无疑是重庆发起的又一场攻坚战。其最大突破在于,农民工等转户进城后,可及时穿上城市的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同时在3至5年过渡期内可不脱农村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过渡期后仍由农民自愿选择“穿”或“脱”。一年多时间,重庆已有300多万农民工等转户进城。
还有,公租房建设,微型企业发展,收入分配调节,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化改造,按中央授权进行“地票”交易等,无不蕴涵着突破性的改革思路。
重庆2010年财政收入不到2000亿元,而“共富12条”涉及面宽,投入将超万亿元。“小财政”如何推动“大目标”?市财政局局长刘伟的答案是:改革。
举措有三:一是坚持全市财政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新增财力70%投向农村这三条“硬杠子”。二是以财政资金撬动和带动社会投入。1万亿元投入中,约5000亿元是政府财政支出,另5000亿元是政府出制度安排,社会企业拿钱。三是今后5年,作为“第三财政”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将由去年的15%提高到30%,用于民生,服务社会。
更可喜的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两江新区迅猛起步,年产1亿部的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加快推进,5年后重庆工业销售值将由1万亿元增至3万亿元,至少可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工业发展必将推动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兴起,国际级云计算基地和离岸结算中心加快建设,服务行业可新增180万个岗位。这将为重庆实现充分就业,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在共同富裕的“沃土”上,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缩小三个差距,不是不能干,只要下决心,真想干,下实劲儿干,又能干到点子上,就可以一年一个样
开县铁桥镇的农民王易成数着手里的养老金,脸上乐开了花:“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工资’,这可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啊。”
从2011年4月起,重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较全国提前4年完成全覆盖。未来5年,重庆还将投入3000亿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是民心,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在重庆的设计中,缩小差距,共同富裕,很重要的一点是基于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通过制度安排,使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公正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因此,重庆重视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促进分配公平,明确提出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劳动分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50%以上,按上年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共富12条”,哪一条落实起来都不轻松,都是新的挑战。重庆市委全委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做有勇气、有能力的人,只要于民有利,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敢于碰硬,认准的就干,而且要努力干好。
同时,重庆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重庆深入开展“三进三同”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活动,全市有26.1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35.4万名干部“结穷亲”57.6万户,各级干部近3年接访下访群众280万次,680万群众直接受益。
薄熙来说,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真要想干事,就得惜寸阴。缩小三个差距,不是不能干,只要下决心,真想干,下实劲儿干,又能干到点子上,就可以一年一个样。每个人都有潜能,如果能为人民多做一些贡献,生命就会更有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