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信息报》
气象专家说,昆明多年来的年均降水量为1012毫米,而近三年的降水累积“距平”(气象学专业术语,用以表述降水量多寡,正值为增多,负值为降低)为-943毫米,所以干旱严重。
专家说的行话,咱们不懂,但上述表述“通俗”起来,还是能从中知道个大概——按多年来的年均降水量计算,昆明近三年来,几乎少降了一年的水量。两年的水供三年吃,能不口渴吗?咱们身在昆明市区,足不出户,每天用着自来水,喝着纯净水、矿泉水,不知道眼下的稻田到底干裂成啥模样,看看市区周边地区一些旱情数据,却令人触目惊心。以石林县为例,全县有82个自然村,5.1万人、2.6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不仅昆明,全省亦然。前述气象专家还说,全省2009年、2011年的降水量,分别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低值和次低值。年降水量即便处于“次低值”的去年,其距平也达到-549毫米,而多年来我省的年均降水量为1090毫米——比之常年降水量减少一半,且连续三年,年年如此,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可以想象:一些河流干涸、湖塘水面萎缩,给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困难。
省内媒体近两日的报道显示,寻甸8.9万人、6.4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玉溪13条河流干涸,12.88万人、3.1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禄劝干旱程度超过往年,靠小水窖维系人畜饮水;富民6个镇149个自然村4.05人、0.79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启动“抗旱不力”问责机制;寻甸石板河瀑布断流……旱情加重,受旱面增大。目前,全省旱点比起10天前的1月31日,就增加了58个!
对于干旱和群众的饮用水困难,领导们不是坐地望天,而是积极行动。2月5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率队在昆调研,检查抗旱、蓄水工作时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秦光荣书记对当前抗旱工作作的8条重要批示之要求,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全局工作的第一任务,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地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省农业厅也已派出8个工作组,前往16个州市调研旱情,指导春耕生产。
领导在行动,农业厅工作组风尘仆仆地奔波在抗旱第一线,气象专家们更没闲着,他们对我省连续遭遇的旱情有着专业解释:一是影响我省的夏季季风持续异常,输送到云南高原的水汽减少;二是季风形成的低值辐合系统减少,致使我省上空对流偏弱;三是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对我省降水不利;四是2009年、2010年副高位置偏西偏强,我省气候在其控制之下,不利于降水,而2011年副高位置偏东,其外围水汽难以输送到云南高原。
要完全整懂专家的解释,非得补课不可,但其“一二三四”,好像又说得很清楚:目前旱情的祸首,在天不在人。实话说来,除去东海龙王,人还真没决定“城外落七点,城内落三点”的能量或权力。但是,人有能力改变或减轻旱情。
抗旱就是找水,天上不给,咱首先是向地下伸手。目前,除去省内努力,国家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已于2月1日在丘北农村开机钻井,向地球深处要水;其次是异地取水。在这方面,驻地部队和消防官兵车拉肩扛,解决了不少群众的饮用水困难。但是,异地取水并非长久之计,深层地下水也有枯竭的时候,打井与送水都仅能解决当前的困难。
三年之渴非一日之旱,解三年之渴非一日之功,得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目标规划,逐一或“并案”推进。一是落实云南省抗旱条例,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千方百计地解决当前用水问题;二是捕捉人工降雨、人工增雨时机,在“母亲水窖”的基础上,广挖水窖,修复和改造毁损沟渠、堤堰,做好迎接、储蓄降水的准备,并致力推广“滴灌”等先进节水农业;三是叫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发展行为,比如非法开山采石、采矿,非法排污等,全民植树、种草,涵养水土,增大区域空间水汽,以恢复生态环境的方式,创造增加区域降水的条件。
以高温少雨为表现的异常气候不会是今天结束,也不会是明天结束,全省上下须得有打一场抗旱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