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59|回复: 0

曾颖:好莱坞音乐新片《声梦奇缘》观后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8
发表于 2009-2-4 2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音乐和孩子为主角的电影,总是能轻易打动人们的心,如《放牛班的春天》《想飞的钢琴少年》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当年陈凯歌也试着玩过一把《和你在一起》,但可能是他在片中所持的“没有几万元钱学提琴便是人间最大苦难”的苦难观让观众无法认同,还是缺真挚的细节和原创音乐,或是中国观众只接受飞来飞去的刀和人腿,而不愿接音乐与孩子的招,总之,那部电影成为陈的一部失败作品,也成为别的妄图“艺术”一把的中国电影人止步。

但音乐与孩子,确实是容易激起观众共鸣的元素,2005年,巴西一部《难忘童年那首歌》,成为该国迄今28年来的最卖座电影,而其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就是孩子与音乐。

2009年即将在国内上映的美国大片《声梦奇缘》(又译《八月迷情》或《把爱找回来》)就是一部典型的“音乐与孩子”的电影。该片讲述的是一段孩子、音乐、亲情与爱情相交织的传奇故事。

说起来,故事的情节应该比较简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有天赋的音乐人因一次一夜情生下一个音乐神童,他们被命运之手拆散,而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他们破镜重圆的过程。

这种缺少细节与过程的解释方式,足以将一切经典变得干瘪,而电影之美丽,就在于细节和过程。

伊云是一个在孤儿院里呆了11年2个月15天的孩子,他自幼就具有对世界上一切声音的感知能力,他能从风声中听出广袤的草原之舞,能从风铃的声音中,听出父母的思念,并坚定地将“被找到”作为人生的信念,这也使得他成为孤儿院“主流”眼中的异类和怪人,而常常招致欺负。

伊云之所以具有超强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因为他有一个为摇滚乐团吉他手的父亲与当大提琴师的母亲,他们相识于纽约一次私人舞会上,因为彼此的心灵感应而走到了一起,但他们的爱情被女大琴师的父亲一手掐灭了,两个有情人,从此被命运之手扯开,远离了音乐与快乐,有魂无体地生活着,他们并不知道,在世界的某处,有一个孩子,每天望着天空,在祈祷被他们找到。这个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已死于多年前的一场车祸。

电影的结构,是由三条分散并努力向同一方向运行的线索成的。其一是孩子的父亲,因一段童话般的爱情被打破之后远离音乐,郁郁寡欢地寻找着的男人,一个小小的生活浪花,击碎了他的整个生活。另一线索,是孩子的母亲,这位才华卓绝的女大琴手在遭遇失爱与失子之痛之后,也远离了音乐和正常生活,直至她的父亲临终前良心发现,才使她又一次踏上了疯狂的寻子之旅。而电影的主线,则是以伊云因一个偶然机缘离开孤儿院,流落街头,被流氓乐手发现,要将他打造成摇钱树。后又因缘际会,被音乐学院发现了他的奇异才华,历经周折,童话般地走向音乐——也即是与他父母相聚的路上。电影在中央公园一场庞大而富丽的音乐会中结束。三个相互寻找着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历尽艰难,终于碰到了一起。

这是一部充满了传奇人生、美丽凄绝的爱情,优美的音乐和精致的画面等元素的经典电影,特别是音乐,是它的灵魂粘和剂,在短短两小时的电影中,将三条空间距离很远的线索揉和在一起,既让观众能看明白,而且还要被感动,除了高超的剪辑手法之外,音乐是必不可少甚至最为重要的手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影片中天衣无缝地交代着故事的进程,有时甚至成为故事本身,其中有些片段,注定会成为音乐电影史上的经典,如:影片中几段交代男女主人公的思念与爱情进程的片段,全部以摇滚乐与交响乐琴瑟相和天衣无缝的搭配来完成。小主人公伊云第一次离开孤儿院在大街上听到的由手轮、人声、彩旗、滑轮、汽车喇叭等声音构成的音乐,令人叫绝。而最打动人的,是伊云被流氓押到广场卖艺,意外遇到父亲,两父子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互换吉他,合奏出一段优美而令人揪心的音乐……

用文字描述音乐和电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朋友们有兴趣,不妨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每一个画面都能让你眼睛舒服,每一段音乐都能让你的耳朵愉悦,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感到温暖的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0-5 23: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