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28|回复: 0

從「虱目魚」名稱與口味 看 統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0: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2/29 06:52:41瀏覽1347|回應6|推薦5

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向台灣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建議,台南學甲特產虱目魚不太適合上海民眾口味,且「虱」與「屍」同音,消費民眾怕怕的,「虱」字也會讓大陸民眾想到以前生活不好時的「蝨子」,建議能否改名以利促銷。

本來一件商品的名稱盡可隨時改變,用以吸引消費者而達成促銷目的。問題是王毅的建議表面上出自好意,但看慣北京不擇手段的統戰伎倆和不斷的打壓台灣國際外交空間的台灣人,很自然的把這件事又當作另一件中共對台灣人的統戰。

不管怎樣,急於表現的,想創造好業績的農委會,很快建議採用虱目魚英文名 milk fish 譯名「牛奶魚」或「乳魚」,重新開拓中國市場。很多台灣民眾認為不妥,也紛紛解釋虱目魚之所以叫做虱目魚的由來。

台灣南部特產的「虱目魚」原住民西拉雅族叫做「麻薩末」,傳說鄭成功首次問起這是「什麼魚?」,他的鄉音「什麼」被誤聽為「虱目」,百姓便以此稱呼。民間用的名稱其實不只這些,俗名還有「海草魚」、「安平魚」、「國性魚」、「麻虱目」、「塞目魚」等。

有人嘲笑統派說,何不叫它為「思慕魚」,表示兩岸人民的思慕之情。世間怪事多,這個名詞早就被高雄市彌陀區漁會用在表達母親與出嫁女兒之間的思慕之情。而且想一想,如果用在兩岸人民關係上,到底是兩岸人民之間的思慕之情,還是表達大陸人民思慕台灣人能享受民主自由之情。這恐怕又會造成兩岸之間的另一名詞爭議。

最有趣的說法莫過於根據中研院生物學一研究報告,在該魚被捕獲後,原來眼球外的透明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會變得混濁,看來好像被外物塞住,因此台語有「塞」目魚的叫法,「塞」台語音與國語「虱」相似,在國語書寫上就成為「虱目魚」。

虱目魚不能說是台灣特產,根據海產學家,它的學名叫 Chanos chanos ,是東南亞一帶的重要魚產,在東太平洋由南美洲北部延伸到加州中南部都有它的出沒,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行蹤更是頻繁。

虱目魚的養殖也不是源自台灣,800年前就出現在菲律賓,養殖技術後來才擴散到印尼、台灣與其他太平洋地區國家。在美國超市有時可見到泰國產的冷凍 milk fish。

烹調的好,虱目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但是魚刺多,吃起來很吃力。前幾年媒體曾報導台南有一位魚商發明一刀去除魚刺妙法,但不知是否能去除得乾乾淨淨。現在市場上買得到的虱目魚,即使說已經去掉魚刺,吃時還得十分小心。

口味每個人不同,和烹飪方法也有關係,口味往往還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如果台商要促銷虱目魚,研究烹調方法以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和研發完全去刺方法才是上策,比起改名字效果一定會更好。

口味喜好當然也會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如果上海人和台商之間商業競爭逐漸激烈,關係惡化,虱目魚的味道對上海人而言也就不那麼鮮美了。把虱目魚名稱和味道泛政治化,也可能是國台辦和北京對台商的一種警告,台灣政府和台商如何回應這件小事,恐怕會影響到今後的兩岸經貿關係,更大的也可能會影響到兩岸的和諧相處。

至於台產虱目魚在中國銷路銳減,是否真是因為不合上海人或某些中國人的口味,那也很難說。台產虱目魚的滯銷,也可能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競爭,還有可能來自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已經發展出自己的魚類養殖業,台灣產品價格很難和這些工資低廉的產地競爭。另少數台商為了自身利益,在大陸開設養殖場,又未能嚴謹保護商業機密,導致自取衰落命運。

虱目魚的名稱與口味爭議,小則只是國台辦主任個人意見,造成的台灣民眾對北京統戰的反彈,大則是兩岸貿易潛在不和諧的顯現,更大的則可能是今後兩岸關係的潛在病徵。這裡我們也只能靜觀兩岸領導人,如何化解兩岸逐漸顯現的潛在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3 22: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