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1|回复: 1

名山寻真:西天目山—“大树华盖闻九州”(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7133
发表于 2009-3-3 08: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山寻真:西天目山—“大树华盖闻九州”(图)   


者: 牟梅     


2009-03-02  

相传古时,东、西天目山峰顶各有一个半月形的天池。这两个天池,又宛如仰望苍天的两只眼睛,因此此山又称为“天目山”。
  




天目山有东、西山之分,它们是两个对峙的山峰,东西绵延130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离临安县城有31公里。它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主峰海拔高为1507米。其“大树华盖闻九州”,被誉为“大树王国”和“清凉世界”。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相传古时,东、西天目山峰顶各有一个半月形的天池。每年八月,当月亮挂在天中央时,天池里就会浮出一块滚圆的宝玉,闪闪发光,故称“浮玉山”。而这两个天池,又宛如仰望苍天的两只眼睛,因此此山又称为“天目山”。



如此清幽、清凉之地,自然也是修炼人修行的佳所,它被封为道家第三十四洞天。大约在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就有被武帝册封为“太微先生”和“太素先生”的王谷神、皮元曜在此修炼。东汉时期,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就出生在西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相传,张道陵的父母为避战祸,来到西天目山定居。一日,他母亲梦见一个巨人从魁星迅疾而来,并将一径绿油油的薇草交给她。可是她醒来后,手中并未发现什么花草,但是居室中却有阵阵异香扑鼻。不久,她就怀孕了。分娩那天,室内光焰万丈,香气馥郁。西天目山狮子岩西边就是张道陵的出生地张公舍。他长大后,放弃官职,隐居在西天目山修炼。张公舍下的张公洞就是张道陵的隐室,洞的西崖下有一丹池,即张道陵炼丹处。相传池内有神鱼,异形四足能吐气作云。此后,张道陵还去了江西的龙虎山,在四川鹤鸣山受太上老君的秘授,最终羽化成仙。



此外,汉时在此修炼的还有魏伯阳、左慈、葛元等,他们最终都得道成仙。这里讲一个关于仙人左慈的故事。



魏国的曹操听说左慈神异之事后,就把他召去,关在一间石屋里,并派人把守监视,一年间,没给他吃一粒米,等到放出他时,他的模样依然如故。曹操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不食的道理, 而左慈竟然可以不食,认为左慈修的一定不是正道,想将他杀掉。曹操一起杀左慈的念头,左慈就知道了,于是请求曹操放他回家。曹操说:“为什么你如此急着走呢?”左慈说:“你要杀我,所以我才请求离去。”曹操说:“我绝无此意,我怎么会杀你呢。既然先生有高洁的志向,我也就不挽留你了。”于是曹操为左慈设酒宴饯行,左慈说:“我就要远行了,请求和您共饮一杯酒。”曹操表示愿意。当时天寒,酒正在火上温着,只见左慈拔下头上的道簪来搅酒,片刻间,道簪完全溶在了酒中,如同磨墨一样。起初,曹操见左慈要求喝 “分杯酒”,以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后将剩下的半杯给左慈,没想到左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划了一下,酒杯即分成了两半,相隔好几寸。左慈先饮了一半酒, 把另一半杯子递给了曹操。曹操不高兴,没有马上就喝,左慈就向曹操请求,把另一半也喝了。饮完后,他把杯子朝房梁上扔去,杯子在房梁上悬空摇动,好似飞鸟作俯冲状,似落非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注视着那酒杯。过了一会,杯子才坠落下来,这才发现不见了左慈的人影。一问,才知左慈已回了老家。



这一来使得曹操更想杀掉左慈,他想试试左慈能不能逃过一死。曹操下令拘捕左慈,当捕吏正要抓住左慈时,碰巧有一群羊挡住了左慈的去路,于是左慈走进这群羊中,捕吏找不着左慈,就查看羊的数目,果然多出一只,这才知道左慈已变成了羊。捕吏就转述曹操的意思,说曹操只想见见左慈,暂时同他们一起回去,不用害怕。这时一只大羊上前跪着说:“你们看我像吗?”捕吏们互相说:“这只跪着的羊一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这羊抓走。没想到,所有的羊都跪下说:“你们看我像吗?”捕吏真是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只好打道回府。



另一位修行之人葛元时称葛仙翁,拜左慈为师。传说一天他在西天目山的一个石壁岩洞中捣药时,不小心掉了一粒,被一只鸟吃了下去。从此那只鸟的鸣叫声犹如杵臼,故称捣药鸟。



东晋时有葛元从孙葛洪、许迈、大徐五仙、小徐五仙等在西天目山修炼。许迈是“慕临安多金台玉室,仙人芝草,遂移居西天目山,登岩如芝,渺然有终”。唐代天目山人徐灵府、北宋唐子霞也都在此结庐修炼,都得道成仙。唐子霞成仙后入主洞霞宫。元明时曾在此修行的著名道士有莫洞一、阮日益、张三丰等。据说莫洞一会“五雷法”,可以驱鬼;阮日益,在西天目山石岩中打坐,寒暑不动。而张三丰能日行千里,可以往来于西天目山和其他山。元朝后期,道教活动渐趋衰落。



东晋永和年间,西天目山始建宫观,著名的有“至道宫”、“紫阳宫”、“万寿宫”等。



东晋时期,佛教传入西天目山。最早在此修行的僧人是竺法旷,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之长子萧统,随后有更多的僧人来此。唐大中初年,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比较著名的僧人还有慧忠、鉴宗。宋代有无门慧开禅师在此修行。元初,高峰禅师来到西天目山狮子岩,倚松结庐,号为“死关”。据说他在修行时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以此表明修炼的决心。他终于成为西天目山一代师祖。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徒弟,一个叫断崖了义,一个叫中峰名本。因为他们修炼时常面对着那棵松树,故该松树被称为“悟道松”。他们圆寂后,其弟子又在旁边建了一个悟道亭。



此后,佛教大兴,西天目山的名声远播海外,有日本、印度、朝鲜等国的高僧来修行。明代有松隐禅师,清代有玉琳国师、晦石、际界等在此修行。


早期在西天目山修行的僧人,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最早修建的寺院是建于唐光启二年(886年)的保福院。888年建明空院,元时,高峰禅师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禅寺、禅源寺等。禅源寺是登山的第一景,后被日军炸毁。禅源寺东侧,有七星石、蟠龙桥、雨华亭、天然居等,林泉幽雅。此外,还建造了45座庵堂。如今尚存的有禅源寺山门、天王殿、韦驮殿、狮子正宗禅寺(今称开山老殿)及太子庵等。



西天目山还有许多仙迹可寻,其最高峰仙人顶,传说是神仙出没的地方。狮子岩是元代高峰禅师参禅和坐化之处。此外,还有倒挂莲花峰、昭明峰、旭日峰等处。  



唐朝诗人杜光庭曾作诗《登天目山》,诗云: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露,旧碑文灭不知年。
一州风物分檐外,万里云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2005110711154254814.jpg

0

主题

462

回帖

1064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09-3-4 0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露,旧碑文灭不知年。
一州风物分檐外,万里云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快快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7 01: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