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5|回复: 0

毛泽东小心回避不愿触及的一个敏感词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49
发表于 2009-3-25 17: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是个无神论者,他是不会有什么禁忌的。但在用语上,特别是特殊年代里的一些用语用词,或者于他而言,个别的语词会牵涉到一种理念的解读,一段历史的纠结,毛泽东却有了他的禁忌,有了他的"敏感词",虽然这种情况不多见。

毛泽东的敏感词有哪些,我们没有系统的研究。但知道,有的语词是他不愿意涉及的,或者曲意要回避的......

1960年,中共全党已经知道了饥荒有了多么严重了。于毛泽东而言,不要说他还在不断地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去全国各地走访调查,便是从身边小女儿李讷菜色的脸上,也知道这一场灾害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1960年下半年后期,中央成立了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首,有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习仲勋参加的"瓜菜代"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与此同时,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在将近年底的时候,还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代食品"会议。

"瓜菜代"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之高,名字之怪,恐怕世无仅有。此后,全国各地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了一场广泛采集野菜、树叶、根茎以代替食品填充肚子的群众性运动。

其实,这样的"运动",群众自己早就展开了,中原大地上,已经没有树叶可摘,更无野菜可采了。

"瓜菜代",名字虽怪,但终归还有"瓜",有"菜",只是粮食少了些,以此相代而已。但解开这个名词的历史内涵,我们就会发现,"瓜菜代"中的瓜与菜是绝对没有的,而与此相"代"的则是如下的一些植物。我们以1960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向中央报送的一份题为《关于大办粮食代用品的建议》为例,来看看"瓜菜代"中的"瓜"与"菜"都是些什么东西。报告说,"橡子仁、玉米根,泡泡磨磨就能吃";
"玉米根、小麦根,洗净、磨碎,也可食用。"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科学家还在忽悠:科学家们估计,全国带壳橡子一年大约有80亿斤,橡子仁一般含有43%-60%的淀粉,每100斤橡子去壳后,可以提取淀粉30-50斤,如果以全国橡子产量的20%来提取淀粉,即可得淀粉6-7亿斤。对于"玉米根、小麦根"的营养价值,更是有了科学家的眼光与专业论证:"一亩地的玉米根可碾粉50斤以上,如果能在全国普遍推广,以玉米根、小麦根的20%做根粉的话,全国可得几十亿斤的粮食代用品。"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了8种代用食品:有人造肉精、叶蛋白、小球藻、扁藻、藁秆粬、小麦和玉米根粉、橼子、鸭跖草等等。这帮半年前还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研究""粮食多了怎么办"重大科研课题的"科学家们"这时候的研究课题又成了"粮食少了怎么办"?不过,他们同样能出成果。他们的报告说,"野生植物不仅含有淀粉,而且还有丰富的蛋白质。"报告中列举了中科院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两个研究所的研究数据:可从20种树叶、野生和家生植物叶子中提取叶蛋白,"每百斤鲜叶子可以提2至10斤干蛋白,其蛋白质含量达50%-70%。至于秸秆,全国一年估计有6000亿斤,如果以10%的秸秆利用来做能吃的东西,按每100斤出代用粮20斤计算,仅此一项就可替代120亿斤粮食。"科学家们又画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几十亿斤"加上"120亿斤",这是多大的一个粮食数据啊。因此,中科院的报告结论是:"应抢时间推广下去。"

这样的报告一份一份都送到了周恩来的案头,周也火星般地转呈到了毛泽东的手上,加之其他各地有关粮食问题的报告,可以说,中南海各高层领导的台案上,全是这样十万火急的东西,其中的一个中心词就是"瓜菜代"。

曾几何时,毛泽东还谈笑风声,非常着急地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甚至下达指示,要求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来,与农民一起想想办法,拿出切实的措施,解决"粮食多了怎么办"的实际问题。怎么转个眼儿,就没粮食了呢?

由1958,到1960,三年不到的时间,这样的变化太让人难于相信、难于接受了。毛泽东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中央成立最高级别的"瓜菜代"领导小组办公室,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不愿意接受,不与会议,不作讲话,不听"瓜菜代"专题汇报。因此,"瓜菜代"一词,就成了他不愿意碰的敏感词。我们看到很多"瓜菜代"的报告呈送在毛泽东的案头,但他的所有"批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让他沮丧的词。

陆续有安徽、湖北、福建、山西、浙江、河北省的报告送上来了,毛泽东都是批转办理。及至中组委、中监委关于信阳问题的调查材料送上来,里边反映了该"地区大量饿死人和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的情况,毛泽东的批处意见是"请刘、周今日即看,下午谈一下处理办法。"时间是10月26日。第二天,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就粮食问题汇报的材料经中央办公厅的《情况简报》第581期转载,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的批示是:"此件印发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参考。"毛泽东显然看到了"瓜菜代"的安排,但他的批示是没有碰这个词的。同一天,胡乔木写信给毛泽东,也是解决"瓜菜代"类似问题的。信中说,在"粮食因灾不足"的情况下,推广小球藻的生产"有其重大意义,1、至少可以保证不饿死人,减少甚至消灭浮肿病。2、减少乱采代食品而引起中毒的事件。"(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信中还讲到了推广这种代食品的好处。由胡乔木的这封信我们知道,老百姓为了充饥,能放到肚子里去的树叶草根全都放进去了,以至于发生了大量的中毒事件,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受到影响,减员情况严重。

这个时候,连"瓜菜代"一类的词都不大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代食品",因为压根儿就没有瓜与菜了。一切可以认作充饥之物的东西,全部叫"代食品"。因而,各省市向中央的报告、各主管领导向毛泽东的报告,所用的语词就变成了"代食品"了。

但即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碰过这个新生的语词。1960年12月12日,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姚依林整理的一份《关于代食品会议情况的材料》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透过文字里的表述,知道各地为解决粮食问题所做的努力,也知道问题的严重至于何种程度,立即将该材料批给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此件请你用电报发给各省、市、区党委阅读......"

毛泽东还是没有碰那个词。同年12月23日,这是有关"瓜菜代"或"代食品"问题的最后几个报告之一,是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写的。报告中的第三部分写道:"明年必须采取前紧后松的办法,夏收一开始就抓紧过称入仓,计划用粮,采取低标准、瓜菜代、农忙多吃,农闲少吃的政策。"

毛泽东立即批示:"印发各同志,研究讨论,是否适宜。"

毛泽东还是回避了这个敏感词。此后,随着国家情况的慢慢好转,这个词也就消失了,永远没有人再提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02: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