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Black"][轉貼] 
軍階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軍階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等級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使其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和調整個人利益關係的兩種功能。分為永久軍階和臨時軍階兩類。一般稱軍階是指永久軍階。軍階一般分為帥、將、校、尉、士官、士兵6等。(部分國家不設元帥級別),每級再細分數級。軍階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間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軍階生於15—16世紀職業軍隊建立的時期,軍階一詞最早出現於1578年的法文當中,意「等級的臺階,不同頭銜的階梯或職銜的等級」。 
 
我國古代從春秋時期就陸續出現了元帥、將軍、校尉的稱號,這比西歐國家早了十幾個世紀。中國古代軍隊的武官階品體制,與西歐軍銜體制職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獨立,兩者沒有承襲關係。 
1894年,清朝政府決定依照西歐國家軍隊編練新軍。到1904年建立了新軍的階位、品級,而我國自黃埔建軍起一併建立了軍階制度,惟建軍初期其因戰事頻仍常有跳級晉陞,沒有停年的規定,但自對日抗戰期間因與外國部隊接觸頻繁,便參考美軍階級制度,設立我國的軍階制度。 
 
現代國家軍銜的級別: 
 
大元帥(部分國家設)  
元帥(部分國家設)  
軍種主帥(蘇聯特有)  
五星上將或一級上將(部分國家設)  
四星上將(部分國家設)  
上將  
中將  
少將  
准將  
大校(部分國家設)  
上校  
中校  
少校  
大尉(蘇聯特有)  
上尉  
中尉  
少尉  
准尉  
軍士長  
上士  
中士  
下士  
一等兵  
列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