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美国商务部提议向中国太阳能电池帆板征收实质性的反倾销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5月29日借此大做文章,指责中国的倾销实在是以一种强盗行为。
美国决定对部分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31%关税。美方声称这些电池板售价低于成本,也就是属于“倾销”。北京之前曾声称这些关税“不合理”,并且反映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5月18日文章就美方有关制裁手段进行辩解。
文章称,每当美国政府试图采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时,都会煽动起这样的言论:即增收反倾销税会造成通胀,抑制经济增长;中国因其低廉的劳动力而生产出价廉质优的产品理所宜然,不能视为倾销;即便中国确系倾销,反倾销税也会因中国产品固有的价格优势而无济于事,而且搞不好还会引发贸易战,迫使中国拿出报复性措施。
接下来该文章搬出一套迂阔的理论,认为美国宪法的核心在于保障公民的私产,也即是保护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制度;而倾销则是一种盗取他人私产的经典手段:通过人为的降低价格或货币的不断贬值来盗取他国的工作机会。20世纪20、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通过恶性贬值而赢得出口机会的例子不胜枚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的设立正是为了避免未来的国际贸易重蹈覆辙。
倾销既然是侵犯美国人民的私产,因此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自由裁量权。法律规定了倾销是非法行为,一旦接到相关投诉,
商务部就要负责审核详情,决定是否进行调查。如果调查显示倾销行为确实存在,该部门就应提出应对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就是其中一项。
但为了审慎起见,美国法律将委托独立的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复核倾销行为是否确实造成危害,此后确定反倾销措施是否起效;如果倾销行为确实存在却并未对进口国的就业和相关产业造成冲击,该委员会即可叫停制裁措施。
该文章最后指出,保护私产的法律明白无疑,但在反倾销的问题上,总是有太多人拿消费者的利益说事。
[ 本帖最后由 stone 于 2012-5-31 22:4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