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11|回复: 0

从马来亚共产党投降看毛泽东共运的破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5 15: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T 马来亚共产党走出森林放下武器的来龙去脉

时光倒流到1987年3月13日,雄伟的国际歌“英特纳雄那尔最后一定要实现.......”成为绝唱,红旗徐徐降下,队伍鱼贯而行,进入泰国当局指定的集结地点,一支马共游击队离开在泰马边界根据地,随之而来其它队伍也陆续投降,在泰国勿洞当局提供的和平村及友谊村定居,每人获6亩土地,前马共成员仍然保持森林中养成的挑战困难精神,投入艰苦创业,有的务农种植橡胶,有的经营小生意,带动那里的和平安定及经济发展。

现在该地区已经成为特色旅游胜地,不少马共成员成为导游,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华人游客。他们白天参观马共的地道与战斗设施,晚上回到渡假村,倾听马共成员叙说那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是其中一个受欢迎的节目。泰国政府准备增加对那里的投入,以便推动旅游也的发展。

1990年,香港<<亚洲周刊>>,这家读者多为知识界的知名中文媒体,因为图文并茂地刊载了一个专题,详细地介绍久违的马来亚共产党,1989年12月2日全部走出森林放下武器,最终在泰国南部勿洞被安置定居的事实,一时洛阳纸贵。

但是这段历史始终好像被尘封,国人知道的不多,有必要在此补上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一课。一向严禁共产党话题的新加坡,近几年也有不少关于马共武装斗争的回忆录出版,更遑论马来西亚了。可惜手中没有这些书籍,无法对其进行了解研判。但星马传媒及华人论坛,一直也有零星的文章,是当事人前马共成员撰写的,特地简要介绍给朋友们参考。

谈论上述话题,不能绕过“输出革命”这个曾经使国人向往憧憬的理想。马共匿藏在森山老林,不知世事变迁,当后来知道,他们崇拜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彻底放弃“输出革命”思想,精神支柱顿时崩塌,心灰意冷之下,只好接受泰国政府提供的还算体面的条件,进入泰马边界的安置区集体复员。

虽然本人并非提倡极左思潮暴力革命的愤青,但对马共在强敌的重重包围下,条件艰苦,前路茫茫。英国殖民主义抗战前让他们发展武装,抗战胜利后杀驴卸磨,并在1948年6月20日颁布紧急法令,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遂进入森林,坚持武装斗争道路长达几十年,对其正义性、革命性及坚韧不拔,我们仍然怀着巨大的敬意!

历史不断前进,在若干年之后,用现在的观点与理念,来衡量判断以往的历史,往往觉得幼稚可笑。就像以现在的高科技,来看当初的爱迪生的发明,觉得他并无什么大了不起,否定其当时重大突破的 意义,这样的思想方法是荒谬的。所以人们不能简单否认马共当初坚持武装斗争的历史作用,也应该理解在几十年之后,当国际环境变化时,他们作出放下武器的选择,这毕竟是顺应历史潮流。

几年前,马来西亚政坛曾经辩论,马共是否独立功臣?因为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在日本南进,英国人一败涂地投降之后,唯一担当抗击日寇重任的,是马共领导的抗日人民军,而那时目前执政的巫统、国大党、马华公会都还未曾存在,所以不能否定马共的游击队,推动战后马来西亚的独立。

有必要提到的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怀疑一切、无限上纲”的极左思潮也影响马共,一些被怀疑是内奸的同志被含冤处决,人数多达200名,肃反扩大化令其内部分裂,拉队出走另立山头,造成巨大伤害。

前马共成员河亦川在《马共前尘今事》一文中披露:1986年,马共领导人黄一江、张忠民、和阿达一起到中国与中共代表见面。黄一江回顾说:“这一趟中国之行对我和阿达而言是一个震撼,通过与我们会面的中国代表的谈话,已经确认他们不会给予我们武装支援,同样不会提供任何的经济协助。那位官员强调中共的路线是和平斗争,即是说他们放弃武装斗争。”

既然无望获得武装和经济上的支援,那些年轻力壮的马共自力更生或不成问题,但已经伤残和年老的人却要如何支撑下去呢?于是,黄一江向中共建议让老弱残兵可以回到中国生活,但依旧是得到失望的答案。

当时的国际大气候逐渐转向和平,而中共给予黄一江等人的回复,不难看出中共也在朝着「和平斗争」方向走去,并且处在从斗争转去和平的过渡期和阵痛中,当时身在中国的黄一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黄一江一行人在中国逗留期间,参加了中共举行的文娱晚会。以前进行这类娱乐活动时,观众对革命歌曲的反应不俗,并且充满热情。但眼前革命歌曲只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党员的激情剧降到冰点。相反的,文娱晚会受到群众如雷掌声的却是流行歌曲,此起彼落的掌声、欢呼声,与革命歌曲成了强烈对比。看到如此景况,黄一江内心的斗争火焰仿如遭一盆冷水当头淋下,热情的火熄了一大半。

仔细思量,中共党员对革命歌曲与流行歌曲天差地别的反应,似乎反映了世界局势,已经预示人们唾弃武装斗争,期待以和平手法取代武装。

黄一江表示:‘当时我们走在街上,不少中国乞丐都向我们靠拢过来,有的还为了插位抢先在我们面前吵架。一个我们一直敬仰和视为榜样的国家,竟变成这样,怎不让人心寒?”这一次的所见所闻,让他理解到斗争局势已大不相同,内心开始在放不放下武器的思想中挣扎。

黄一江与阿达回国后,事隔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张忠民等人亦尝试寻找和平走出森林的方法时,先于1987年3月13日先放下武器,迈开了马共走出森林的重要一步。

尽管当时看到中国整个社会环境令人对共产革命事业开始失望,但是黄一江强调,从如今的形势来看,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和无可非议的,至少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就是最好的证明。

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4月30日。二战期间,马共建立人民抗日军,进行抗日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力。1945年8、9 月间,英国重占马来亚,于1948年6月20 日颁布了“特别紧急条例”, 其核心是疯狂镇压马共前抗日人员及其他进步人士。对此,马共决定进行武装斗争,并于1949年2月1日建立了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当时的马共总书记是陈平(华裔,广东潮汕人)。

1960年,马共的主力部队共约3000人,撤至马泰边境泰方一侧的亚拉、陶公、宋卡、北大年四个府(省)的丛林中,以求休养生息。这里山多林密,重峦叠嶂,便于隐蔽;又有铁路直通马来西亚、新加坡,有海港可达香港,部队易获经济来源;此外,这里政治力量交织,民族矛盾复杂,既有泰共的游击队,又有依靠国外背景、想脱离泰国成立的“北大年共和国”的穆斯林独立运动。有家归不得的新加坡籍马共成员,就是放下武器归安后,仍不被通融回新加坡探亲。因为新当局开出苛刻侮辱性的条件,要先签署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的声明,在访新中途还可能受到盘问审查。

马共巧妙地迂回于这些矛盾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尽量避免与马、泰两国地方军政的正面冲突,而且协助泰政府打击穆斯林独立运动,并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如开办夜校,组织医疗队,为穷苦百姓送医送药,鼓励控制区居民向泰政府纳税,以改善关系,等等。这就使当时颇得泰边境民心的马共得以在泰国的领土上生存20多年。

1982年,东盟第15届外长会议强调东盟国家须加强团结,并各自清除国内的不安定因素。泰国陆军第四军制订出“征剿”马共的“泰南安宁第11号计划”。“11号计划”分三阶段各个击破泰共、马共和国土分裂集团。1982年的7月3─27日, 是计划24天完成消灭马共是其计划的第二阶段。

泰军方称,驻扎在泰马边界泰方一侧的马共军队有3个团,共1200名官兵。 第10团驻陶公府,第12 团驻亚拉府,第8团在宋卡府。余部分布在北大年府、 沙敦府。在这几个府的丛林中,还疏落散布着彼此有联系的几十个营地,控制着有5万居民的乡村。马共能控制的地区,在亚拉府约500平方公里,在陶公府约100平方公里。(右图:前马共成员在安置区经营的小商店。)

马共起初对于泰军的猛攻是估计不足,摸清泰国官方的意图后,才开始分兵抵抗,转移军火。当泰军占领大据点时,他们已分成小股隐蔽于丛林中,开始游击战或越界入马了。

泰军“11号计划”的“围剿”,攻陷了马共3个团的团部,占领了17个连、营级营地及生产基地。使他们丧失了经营多年的藏身之所,丢失了后勤基地、情报文件站及干部训练中心。然而马共最大的损失是在战役结束之后。

不久,一些马共高级领导人,纷纷响应泰国官方提出的三项政策而投降。所谓三项政策:一、凡投降者,不必写“悔过书”或“脱党声明”;二、投降后,不受监视或坐牢,免除判罪,就业自由,保证人身安全;三、其子女可以出国,可以自由上学、就业和结婚,不加限制。

最后投降的是马共总书记陈平。时间是80年代末。陈平是第一代领导,1982年当权的已是第二、三代领导人了,派系矛盾恶化导致遇到重大军事行动时不能互相配合和支持,无法统一行动。领导人投降后,部队溃散,终于导致马共军队彻底瓦解。

原文网址 http://supardi.i.sohu.com/blog/view/79174219.htm

英国当局对马共的攻心战传单
118d03089be.jpg

毛泽东接见马共主席陈平
毛接见马共主席陈平.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5 18: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