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2|回复: 0

《诗经》赏析(六)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7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52
发表于 2009-8-31 2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1.螽(音终)斯:亦称蚣蝑(音公需)。虫名。体长寸许,绿褐色。雄虫的前翅能发声,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朱熹《诗经集注》曰:"螽斯,蝗属。长而青,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而作声,一生九十九子。"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单用"螽斯"或"螽斯羽"来比喻宽容不妒嫉的品德。

2.诜诜(音深):《毛传》:"诜诜,众多貌。"朱熹《集注》:"诜诜,和集貌。"笔者认为朱熹之注解更准确些,因为"和集"也作"和辑",指众多人物和睦相处的生活在一起。

3.宜尔子孙:宜,适宜。尔,汝;您。《郑笺》云:"后妃之德宽容不嫉妒,则宜女(汝)之子孙,使其无不仁厚。"简而言之,把宽容不妒嫉这种好的品德传给众多子孙或子孙后代。

4.振振(音真):仁厚貌。对人仁爱而宽容。

5.薨薨(音轰):既可表示象声词,指众虫齐飞之声。也可表示众多貌。

6.绳绳:孔颖达疏曰:"戒慎貌。"即小心谨慎。

7.揖揖(音辑):孔颖达疏、朱熹集注均认为其意思为"会聚之意。"与"辑"通。

笔者认为,"揖"还有一个意思是按《说文》
"揖,攘也。◎按攘同让。"或《增韵》"逊也。"因此,"揖揖"在本诗中还可理解为"谦让",也就是"谦虚礼让"。因为"揖"字还有"行礼"的意思。

8.蛰蛰(音折):孔颖达疏、朱熹集注均认为其意思为"和集貌。"

笔者认为"蛰"还可取《说文》意思:"蛰,藏也。"及《尔雅》:"蛰,静也。"的意思合并。所以"蛰蛰"两个叠字的意思还可以是"藏伏静处",也就是隐居独善其身。

如果"揖揖"与"蛰蛰"不另外取义,那么"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这第三乐章之词就显得多余了,因为意思跟前面两段诗句一样,也就失去了重复乐章的意义。既然这几句改变了两个关键字,那么她的意思肯定有所变化。详见后面的赏析。

赏析:《毛诗.序》曰:<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上一篇的《毛诗.序》用了"嫉妒"这个词,这一篇用"妒忌"。其实,这个词最早的用法是"妒嫉",三个词的意思都一样。这是两个同义字组成的词组,古人写文章诗赋,有时出于押韵等目的,就有可能更换次序使用,犹如"宇宙"和"宙宇"之意思相同。出处《荀子.不苟篇》:"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君子(大德之士)有才能也是美好的,没有才能也是美好的;小人有才能也是丑恶的,没有才能也是丑恶的。君子有才能,就宽宏大量平易正直的来启发引导别人;没有才能,就恭恭敬敬谦虚退让来小心侍奉别人。小人有才能,就骄傲自大邪僻背理的傲视欺凌别人;没有才能,就妒嫉怨恨诽谤来倾轧搞垮别人。所以说:君子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当作荣幸;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乐意的告诉他知识或道理。小人有才能,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当作羞耻;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不愿意告诉他什么。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这是在赏析这篇诗之前先考证一下"妒嫉"这个词的来历。从荀子的这番话中我们也可看出,古人对君子的判定是根据此人的道德水准而不是才能。

《诗经》连续用三篇诗<樛木>、<螽斯>、<桃夭>来讲妒嫉心的问题,<樛木>讲的是没有妒嫉心的君子如何为人处世;<螽斯>则说没有妒嫉心的君子淑女将会有什么样的福报和具备什么样的品德;<桃夭>则是说一个国家的人都没有妒嫉心,也就是道德教化在这方面已经遍及四海,那这个国家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笔者个人愚见,古人之所以把妒嫉心的问题看得那么重,是因为从古到今凡大奸大恶的事情,决大部分都是由妒嫉心引起的,那些奸贼陷害忠良,虽然会罗织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其实终归到底都是妒嫉心使然。因此,笔者认为,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应该重视此问题。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着翅,和睦相处在一起。君子(或淑女)把这种好的品德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都仁厚宽容而不妒嫉。

《郑笺》曰:凡物有阴阳情欲者无不妒忌,维蚣蝑(螽斯)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诜诜然众多。

这句话的大意是:人世间,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管是阴性还是阳性,只要还有情欲之心,就会有妒嫉心。只有螽斯没有妒嫉心,它们禀受自然之气生子,因此螽斯的子孙众多(朱熹曰:[螽斯]一生九十九子。)

笔者浅见,《郑笺》说的"情欲",是指人的情及人的各种欲望。换一句话说,只要有人的情及各种欲望存在,人就会有妒嫉心。有的时候人的妒嫉心隐藏得很深,人自己不易觉察出来,而且这个妒嫉心常常会被其它的人的情所掩盖,以人认为冠冕堂皇的理由表现出来。所以,有时人做了错事还没有认识到错误,也没有意识到是妒嫉心引起的。还有,看到别人的孩子书读得比自己孩子好;别人的妻子比自己的妻子漂亮等等的事情以后,心里酸溜溜的,那都是妒嫉心。因为笔者对妒嫉心的认识及体会不来源于《诗经》,所以就不在这里举例谈个人体会了。

以上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君子及淑女如果能像螽斯那样,没有妒嫉心,就可得到福报,不仅子孙众多(古人云:多子多福),而且他们的子孙也能够像他们那样待人,仁厚宽容而不妒嫉。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翅和睦唱着歌。子孙学了好品德,小心谨慎守规则。言外之意是:君子和淑女应该像螽斯那样没有妒嫉心并与人和睦相处,并小心谨慎的遵守道德礼仪的规范。这样,您不仅会有多子的福报,而且,您这种好品德还会影响您的子孙。

这几句诗理解的要点是"绳绳",它的意思是"戒慎",也就是"小心谨慎"。古代的木匠用墨绳来校正木的曲直。因此"绳绳"还有一个意思是随时注意规正自己,用什么来规正呢?就是道德和礼义。《尚书.说命》曰:"惟木从绳则正",也是讲这个道理。这里的"戒慎"绝对不能理解成小心谨慎的提防别人。而是说小心谨慎的按古代的道德和礼义去做人,并随时规正自己。

《中庸.第一章》有更详尽的注释:"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音义通"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大意: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和听不到的场所也是谨慎并守规律的。不要让隐藏的缺点显露出来,不要放大自己微小的缺点,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人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朱熹《四书.中庸集注》曰: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朱熹的见解是说把人的各种欲望遏止在它将要萌发的时候,不放任执著在自己身上潜伏滋长,而使自己的行为离道德标准的要求越来越远。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翅来歌唱,守礼又谦让。君子也具备这种品德,并使家庭内子孙和睦。时运未到,君子就藏伏静处。(揖揖:谦虚礼让。蛰蛰:藏伏静处。)

《论语.里仁》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北宋经学家邢昺疏:"礼节(节制)民心,让则不争。"

孔子这段话的大意是:"能用礼义谦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义谦让的原则治理国家,那么礼义还有什么用呢?"如果一个人没有妒嫉心,那么他就很容易具备"守礼又谦让"的品德。

那么,这几句诗为什么又要表达"藏伏静处(隐居并独善其身)"的内涵呢?孔子说:"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也就是说在时运未至或遇到乱世的时候,能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节,奉行礼义以使自己更通晓道理。

词汇运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振振"这个词。笔者对这个词的考证跟《汉典》不太一样,有兴趣的读者可比较一下。

1.仁爱宽容、信实忠厚。本诗的"振振"就是这个意思。又如《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宋.度正<遂茶使赵伯川赴阙>:"振振信厚皆麟趾,翙翙羽仪多凤凰。"宋.
刘宰<挽太平赵倅三首之一>:"薄俗纷纷不再淳,吁嗟公子独振振。"

2.古代形容祭祀、上朝的服装肃恭而伟丽;或者形容军队的服装威严而华美,整齐划一。如:《左传.僖公五年》:"丙之晨,龙尾伏辰,袀(均)服振振,取虢之旂。'此处指军队的服装。西晋.潘安<闲居赋>:"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此处指祭祀时的服装。唐.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之三>"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3.众多貌,盛大貌。如《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悦)。"《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唐.欧阳詹<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于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4.比喻声音清越。《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扞城御侮,晔晔辉映。"西晋.束晰<补亡诗之六>:"鱼游清沼,鸟萃平林。濯鳞鼓翼,振振其音。"

5.群飞貌。《诗.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毛传:"振振,群飞貌。"宋.苏轼<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军用大鼓)。"苏轼所用的这个"振振"是一词双义,既有群飞之意,又有比喻鸾鹭发出声音的清越、悠远。宋.辛弃疾<六州歌头>:"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

6.戒慎、战栗貌。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战栗)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唐.魏徵等编纂的《群书治要》:"尧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舜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唐.李咸用《春宫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

结语:在古诗文及明清时期的小说、对联中,常看到"螽斯"(也有用"螽斯羽")这个词的,一般都用于赞美他人的场合中,也就是不妒嫉且多子多福。清朝文人章黼曾书一对联云:"湖山本毓秀之区,看桃华开落,燕子西东,蠢尔未销情欲障;天地有好生之德,愿嘉门善祥,明神祐助,螽斯无妒子孙多。"(蠢尔,无知蠢动貌。出自《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雠。")

本诗以"螽斯"为比,言君子淑女需不妒嫉,方可禀受自然之气而子孙众多。進而言之,君子淑女需不妒嫉,方可具备仁厚、忠恕之品德;方知谨守礼义之道;方能安于天命;时运未到,应识隐居以独善其身之理。唐.王勃曾体悟本诗第三章曰:"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是哉斯言。

-------

(看中国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5 21: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