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83|回复: 1

六十年经济 程晓农惊人语:中共模式走向终结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9-9-24 04: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国观察》。本节目由特约评论员,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程晓农博士,为您解析中国经济、社会万象。我是主持人李洁。

主持人:国殇六十周年马上就要到了,除了草木皆兵、不断升级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劳民伤财的广场活动准备之外,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宣传机器鼓足了力气为中共的统治唱赞歌,其中中国经济发展被当作一个重点在反覆的强调。

那么中共篡取政权后在经济方面都做了什么,中国60年来经济方面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们今天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经济学系博士程晓农先生来和我们分析一下。

程博士:今年是中共建政60周年,通常人们把最近的
30年叫做"改革开放以来",一谈到经济建设成就,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是,这样的谈法其实是很片面的,因为他还有前面的30年没有涉及到。其实从整体来看,这个60年分成两个阶段,能够非常清晰的划分出来:前30年主题是革命,后30年主题是改革。

如果我们单看革命,革命的成就也很大: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计划经济,建立了人民公社,工业增长也不慢,也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等等等等。如果单看这后30年改革,成就也不小,建立了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了,经济增长也很快。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当你把前后两个30年搁在一块儿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

很少有人谈,前30年的成就和后30年的成就是什么关系。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悖论。改革的对象是什么呢?改革改的不是60年前的国民党时代的体制,改革改的正好是革命的成果,改的就是30年革命的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公有制。换句话讲,改革其实是革命的否定。

再进一步看,60年走下来的结果是中国在经济体制回到了原点,回到了1949年以前。今天中国讲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可是,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1949年以前中国什么体制?那时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那时候也对外开放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要用革命去把市场经济体制消灭了,花了30年时间,然后再花30年再把它从新建立起来?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好比说:一个管家把主人的房子给拆了,拆完以后再花很大力气把它从新盖起来,这主人该赞扬他什么呢,赞扬他后来盖房子的努力,还是赞扬他拆房子的勇气。其实,后30年的改革不过是将功补过,补的是前30年革命的过。如果把这样放在一起来看,前30年、后30年合在一起,其实没什么成就啊!

这些成就不都是把他切成两个30年以后,分别闭着眼睛谈的吗?如果把前后30年连贯起来一看就不对了,后30年改革开放,目的只不过是弥补前30年革命造成的祸害,或者说革命30年建立计划经济、公有制这条路是根本走错了。走错了以后,后30年改革开放才从新走回来,把中国经济再放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没有太大的成就。

就制度建设上,中国只不过是回到了原点,花60年时间折腾了几代人,中国执政党才明白,原来经济体制是不能胡折腾。毛泽东错了,陈云也错了,当然邓小平当年也是错的,因为他也是毛泽东推行大跃进的主要的一个得力干将。当时毛泽东说了,大跃进他是主帅,邓小平是副帅,那么今天如果追究大跃进的责任,邓小平难道不应该承担很大的罪责吗?

主持人:提到这个前30年、后30年,它后30年等于回到原点。经济制度回到原点,但是我觉得掌握资本的这些人其实是完全是一个大调个。

程博士:讲到这里,要看到中国这场天翻地覆的革命到底带来了什么?结论其实也很简单,它只是把原来的统治阶级推翻了,把原来这些流离在社会底层的一些个想造反的一些小文人,一些地痞,说的好听点是造反者,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土匪地痞,吸收到所谓革命的队伍中,成为革命的骨干,最后这批人掌了权力,取而代之成了新的统治阶级。

现在是他们的子孙辈在中国统治着,在中国成为亿万富翁。所以,革命不过就是换一批人发财而已,这批新发财的人更糟糕!过去历史上的士绅阶级还有点所谓知书达礼,还有一点伦理。今天中国的统治阶级--共产党的精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文化层次比历史上历代的官僚还要差。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官僚队伍如此的吃喝嫖赌到现在这种程度。如果用"腐化"形容,那么今天中国共产党官僚的腐化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如果硬要讲只有中国模式,那么就是说中国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他造就了一批红色贵族,一批腐化的登峰造极的红色贵族,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不相信全世界会很欣赏这样一个东西,会认为这套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的《中国观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国殇60年经济评述"。刚刚程博士和我们分析了:中共从前30年的革命到后30年的改革,经济制度上等于是走回到了原点,而财富却被腐化到登峰造极的红色贵族所掌握着。

有这样一组数据迷惑了很多人,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7倍,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7.9%。那么,这些数字是否至少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了呢?

程博士:我算了一笔帐,从1957年到2007年,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在国际、在世界不多的国际可以维持50年年平均增长10%,是个非常可观的纪录。但是,我同时也算了一个帐,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农村7亿多人口,年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007年是3,000多块,1957年是70多块,年平均增长了3%。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增长了50年,年平均增长
10%,占人口70%左右的农村人口,他们的年平均生活消费支出只增长3%。只相当于经济增长率的1/3。换句话讲,这个10%的增长,获益的不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再进一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刚才提到农民50年生活消费支出的能力,就是消费支出的水平,年平均增长3%,是个什么状态?有人说年平均增长3%也不错了,很高了。所以,你光从这个增长率本身是说不出好坏来的。

所以,必须要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和谁比呢?很简单,和国际平均标准比。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贫困线是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低于1.25美元,算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线以下。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刚才讲到的2007年中国7亿多农民,平均年生活消费支出3,000多块,平均每天是8块多人民币。按当年汇率算,一年折合1.16美元,也就是说刚才讲的连续50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10%的结果,是占人口70%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的生活水平经过50年的增长,仍然在全球贫困线以下。

做了这个比较,很快就会发现大问题。中国这个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大家是希里煳涂的。只知道"发展"两个字,知道字面上的理解,发展就是增长,但发展是增长吗?我们从刚才举的这个例子,高增长
50年,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在全球贫困线以下,从这个事实说明:"发展"不等于"高增长";"高增长"不等于"正常的发展"。换句话讲,发展是有良性的和非良性的。非良性的发展是越多越糟糕。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正常的发展,正当的发展呢?邓小平在中国讲了一句名言,然全中国所有的官员从上到下都照抄不误,叫做"发展是硬道理"。我一直在一些讲话中说,邓小平讲错了,因为邓小平不懂什么叫"发展"。他连发展都不懂,还谈什么硬道理呢?

其实,"发展"是有标准的,发展的好坏是有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谁获益。在中国谈到发展的成就的时候,很多人常常用国家的概念--中国国家的实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等等等等。这个时候常常就混淆了一个东西,就是把国家机器和组成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给混在一块儿。似乎国家机器的能力增强,就是老百姓的利益增加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的《中国观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国殇60年经济评述"。

程博士:中国的问题恰恰就出在改革开放也好,经济增长也好,最后获得收益最大的是国家机器和国家机器里面保护的这些官僚集团,中国现在叫"特权阶层",或者叫这个"官僚群体"。但是,他们获益不等于说中国的大部分国民获益,如果发展增长值被占人口百分之几的这么一小群官僚群体获益,那应该讲这个发展是失败的。

首先,这个发展在中国是没有准确目标的,或者说政府心理很清楚他的目标就是让官员富起来,至于老百姓苦下去他是不管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官员变的越来越富,从发展中获得了绝大的好处,老百姓却得不到好处。当然,如果从一个正当性的角度来讲,发展要有正当性,那就是说只有当这种发展给70%、80%、90%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稳稳当当,逐步提升的生活水准,这样的发展才算是有益于国家的,这个国家指的是全体国民而不是国家机器。

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发展走上了歧途,这个歧途的标志,就是他只满足于一小撮权贵阶层的需要,而不去顾及大多数国民的需要。换句话讲,这个发展背离了社会公正,很多人认为社会公正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说说而已,需要说说,拿出来讲一下,讲完了也就拉倒了。还有人认为社会公正就是政府给贫困阶层发一点小钱,给一点施舍,救济之类的,然后就叫社会公正了。

其实,社会公正复杂的多。社会公正首先指的是在一个社会里是不是不同社会群体拥有同等的政治社会权利。比方讲:选举的时候,普通人和官员是不是同样只有一票,普通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不会被官员剥夺。像这样的问题是社会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中国的社会不公、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经济权利上存在着社会不公,最后必然导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公。

那么,这个社会不公模式下的这种经济畸形发展必然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中国有几亿劳动力,拼命生产却不消费,或者基本上不消费,省吃捡用过的苦哈哈。那问题就来了,这几亿劳动力拼命生产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买不起,中国是那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其中7、8亿是这样的状况。那个产品不知道要卖给谁,如果卖不出去,那么他的生产也就没有意义了,工厂就关门。

所以在中国而言,通过全球化找到了一个出路--那就是这几亿人拼命的生产,但自己又不消费,然后想办法卖到国外去。卖到国外以后,获得了外汇,这个钱又被政府借到了这个发达国家。就是把外汇以外汇储备的形势存在了外国的银行,或者是把它变成了外国的国债。那么这样的话,相当于变相的把中国的老百姓创造的财富再借给外国人,特别是发达国家,然后请他们用从中国借的债来买中国的商品。

当然这样中国的经济就增长起来了,但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想到这样的经济增长能长期下去吗?其实不可能的。总有一天外汇储备积累到一个严重的程度,总有一天这个出口会出到再也卖不动的程度。那么,去年的经济危机正好就造成这一个转折点,从那一点开始,中国的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个瓶颈,再也走不下去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共政府费了很大的力气想要通过房地产、政府的公共设施投资,这些投资拉动经济。

同时,中共也面临一个叫做"内需不足"的困惑,那就是国内老百姓的消费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占整个经济比例日益下降。整个经济能靠百分之几的官员,占人口百分之几的官员来消费带动吗?谁都知道不可能的。一个官员再能喝酒,他一天也不能喝80斤、100斤酒,他再能胡吃海喝,一天也顶多吃掉几千块、上万块,他们仍然不能代表7、8亿人去消费。所以,中国的内需就拉不起来,因为这个经济结构是畸形的,是背离社会公正的,占大多数人口的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

现在中国面临了一个困境,60年后,看起来中国好像是经济增长率也提高了,外汇储备也得到世界第一了,似乎是一个非常神气的状态。但是就在这神气状态的背后,你可看到他存在一系列无法解决的经济病症。这些经济病症正好是中国这个畸形的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征兆。这些征兆都是没有办法靠一些小政策能够轻而易举就扭转。

主持人:将来中国将面对的就是难以解决的这些问题,那也很显然现在很多国际上有的人还认为中国能够带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也是一个幻想啦。

程博士:不光是幻想,那是无知。可以这么说,谁这么以为,谁就是无知者。但是,很遗憾的就是尽管这个世界很大,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但是不排除他们当中无知者占相当大的部分。

主持人:我觉得您刚才论说的现在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很客观。但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也说了一种中国模式,您对这个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

程博士:中国模式在中国国内被称做"中国模式"。在国外有那么一、两个认识上很糊涂的西方学者,把他称做"北京共识"。就是说现在中国已经创造出一个全世界应该模仿的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当然中共政府是很喜欢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学者也是趋之若鹜。但很可惜,这个北京共识好像并没有在全世界媒体上真正得到多少反响,只是在中国的媒体上被中国少数御用学者在追捧。

事实上,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这个:"畸形的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今天已经走到处在左右为难,进退两难的状态下。如果说他有什么特质,有什么中国模式的特点,那就是,早早晚晚他会进入今天这个状态。如果说过去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看不到这个结果,一再盲目的吹捧,那只能说他们的眼界缺乏前瞻性,他们的思维过于狭宰。本来中国模式今天出现了这个结局,应该是十年前就看到。

主持人:是。在10年前,何清涟老师就在她的著作《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中分析了中国改革的巨大问题并且预言了必然的结果。这本书呢于1998年出版,当年就畅销300万册。虽然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禁书,但是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

何老师也因此被《三联生活周刊》列为影响中国的二十五位时代人物之一;被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评为"亚洲之星";被读者称为"中国改革的良心"。我们下期节目就请何老师对国殇60年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一下分析。

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中国观察》。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0

主题

317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52
发表于 2009-10-16 2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界关注中国经济的复苏

海外媒体关注中国经济走势,中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加、能源消耗增长、外国投资上升、以及出口贸易减幅收窄,增加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看法。

路透社星期四报道,今年九月份,中国的进出口数额与一年前相比仍然偏低,但还是有明显改进。中国的资金和贷款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报道认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出由一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低迷时期。路透社援引美国花旗银行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公布的
9月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了对经济增长的乐观态度。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星期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第四季度可望看到出口额下降幅度减小,甚至可能看到正面的年增长率。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中国经济的现状表示:"按照中国真功夫对内讲的说法呢实际上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所谓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不足呢所以中国政府现在通过政府和银行贷款,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当然啦,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增加之后会带来对能源,对基础原材料、对其他一些产品的连带的需求。它可能会带来进口的增加;另外,就是中国随着金融危机的渡过,国际市场的情况稍有好转,所以中国的出口情况没有原来那么糟糕了。但是据我看到最近的统计数字,实际上中国出口仍然还是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中国经济从根本上讲并没有走出它真正的困境,只是靠政府的资金在硬性地拉动。"

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是靠国家投资取得的。今年年初,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向交通运输、房屋及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大量投资。与此同时,私营房地产开发商也在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地产开发业的投资占中国整个不动产投资市场的20%。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投资今年头9个月增长了.7,比去年同期的.7有所增加。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有可能持续,并可能成为2009年剩余月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此,程晓农表示:"政府资金实际上现在已经基本上用完了,而且呢中国现在正面临着因为政府资金强行拉动经济可能造成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以及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的泡沫化。这个问题呢仍然是很严重的。所以从这些角度去看的话,中国政府其实拉动经济的手段已经基本用完了,但是中国经济本身自己恢复增长的动力并不够。"

中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1-9月份的进出口总额为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
贸易顺差1354多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月份外国直接投资接近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持续了8月份以来的增长,扭转了自去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外国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10个月下降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3: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