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0|回复: 0

朱元璋死后“速葬”谜团 真身葬在朝天宫?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8
发表于 2009-9-30 16: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三城门齐出殡,朱元璋机关算尽反盗墓

明孝陵地宫有暗器?

大家都知道,南京东郊钟山西南麓独龙阜的明孝陵,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目前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孝陵的具体开工时间,有人说是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死后。实际上比这要早,应该是洪武十四年九月便动工了。这一年,朱元璋54岁,确实到了考虑身后事的年龄了。其实,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即开始考虑自己的"寿陵"选址事宜了。传说,朱元璋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反复勘察后,几人各自把相中的风水宝地写于纸条藏在袖里,亮出来时,竟然都是"
独龙阜"。

开工仅一年,孝陵地宫便完成了,马皇后顺利葬入。

民间传说,孝陵的地宫有反盗墓机关,营建时,秘密设置了伤人暗器。古代早期的帝王陵一般都会设置机关,孝陵有没有,因为没有发掘,无法弄清。但据北京十三陵之一、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的发掘情况,可推知一二。定陵在反盗墓上也动了脑筋,通往地宫的入口处用金刚墙封堵,内设厚厚的石质墓门,门后以"自来石"顶挡。

过去,出于反盗墓的考虑,参与营建帝王陵的工匠都会被灭口。朱元璋是否这样做了?不见文字记载。但根据孝陵一点工程资料都没有留下,甚至连明人笔记都不敢记载的情况来分析,朱元璋肯定做足了反盗墓的文章。

孝陵的底细只有一个人最清楚,那就是主持孝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给皇家主持陵墓工程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弄不好,惹怒龙颜会要掉脑袋;做好了,皇帝又会担心泄露地宫秘密,会惹来杀身之祸。果然,在死前三年,朱元璋借口"蓝玉党案",将李新杀掉了。

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朱元璋在"灭口"。李新知道孝陵的秘密太多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不可能让他在自己死后还活着。

死后"速葬"留谜团

朱元璋不只在陵寝的营建上考虑了反盗墓措施,在自己的丧事上,也没有粗心。

朱元璋死于1398年阴历闰五月初十,但他何时下葬的,有不同版本。依《明史》,朱元璋死后"七日而葬",这明显不符合古代帝王葬制,葬得太快了。有的则说是7月而葬,如明人吴朴的《龙飞纪略》,便称"逾七月而葬"。

即使"七日而葬",具体日期也不尽相同。《明史》是"(朱允炆)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辛卯
",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十六日。《通纪》及《建文朝野类编》的记载,则是"六月甲辰",查对一下,这天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九日。

为什么朱元璋的下葬时间,会如此混乱?结合多方史料来分析,这应该与建文皇帝"速葬"朱元璋有关。史称,朱元璋临死时有交代,担心夜长梦多,对新皇帝和国家安全不利,并禁止他的儿子们回京奔丧。朱元璋要求"速葬"自己,难道仅仅是为了新皇帝?有无反盗墓考虑?其实,"速葬"本身就是反盗墓的手段之一--秘葬的一部分。

当然,朱元璋死前到底是怎么想的,已搞不清了,也许这是他有意留下的谜题。

"十三城门同时出棺"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也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

最著名的秘葬传说,发生在曹操死后。传说在这个奸雄下葬那天,邺城各个城门都有棺材抬出。曹操到底葬于何处,目前也没有弄清楚,最后落下了"七十二疑冢"之谜。十六国时期的君王也喜欢"秘葬",如后赵始主石勒,半夜从各个城门出殡,乘着黑夜将棺材抬向深山中。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问,朱元璋不是与皇后马秀英合葬于孝陵内么?实行秘葬还有什么意思?问对了,有人说朱元璋根本就未葬于孝陵内,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此说一度传得很神。

真身葬在朝天宫?

朱元璋下葬后不久即传出,其真身未与马皇后合葬,而是独葬城西的朝天宫。此即过去所谓,"高皇帝龙蜕,在宫不在陵"一说。

朝天宫如今是南京博物馆所在地。此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的冶城,五代时吴王杨溥在此建紫极宫。宋元时先后易名祥符宫、天庆观、玄妙观、永寿宫等。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重建此宫,并易今名。建成后,便让百官"朝贺习仪于此"。

传说,前面的三清殿下,"为明祖真葬处"。此后,不少人相信此说。清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全祖望在《从朝天宫谒孝陵》一诗称,"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从全祖望的诗中可知,明清时期对朱元璋的葬于孝陵的正统说法,人们是持怀疑心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3: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