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0|回复: 0

外祖父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7133
发表于 2010-3-3 17: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祖父的传奇故事

奉临

以下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外祖父身上的真实经历,以前总存有一些不解的疑惑,感到其中某些情节,是否纯属巧合?修炼以后,仔细玩味,个中道理我终于全都明白了。外祖父的一生,本来值得立传,奈何儿孙辈中如我者,多劳于尘事,又自知才疏学浅,不敢率尔操觚,悠悠忽忽,一晃眼,老人家去世,迄今已届满19周年,想起来,不免心惊于岁月飞逝如矢,今仅略述其生平二三事,聊表追思。

外祖父姓方,1895年诞生于广东惠来,自幼颖悟,又勤学不辍,1920年自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国立中山大学前身)文史系毕业,即任惠来中学教务长兼文史教师。1922年8月2日,强烈台风侵袭广东,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楼舍坍塌无余,时年28岁的外祖父受省教育厅委派为校长,担负起校舍重建重任,亲赴上海、南洋募款,筹得5万余银元,整建楼舍10座,并购置仪器设备,使学校规模,焕然一新;又与当时潮安县长刘侯武合力募款,重修同样饱受风灾之害的“潮州韩文公祠”,前后5年,积极建树,使著名古迹,得以保存。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师生在外祖父调任汕头市长时,追念其劳绩,特别在韩山之麓,撰文立碑志记。

1927年奉命出掌汕头市政,开始“学优而仕”的一段生涯,先后历任惠来、博罗、潮安、增城等8县市首长。直至1949年赤祸蔓延,时局动荡,始同二舅避居香江,重返杏坛,继续以教书为业,并先后有《千家词》、《葵庐文抄》等多种著作问世。

1961年以后,每年以港侨身份来台参加国庆盛典,并探视在台唯一女儿、女婿。1975年定居台湾,但仍不时来往港台两地,探望同乡好友与儿孙诸辈,茶叙欢聚,吟诗作对,引以为乐。

外祖父相貌堂堂,气色饱满,尤其难得的是,年过八旬,身体依然健朗,耳聪目明,腰杆挺拔,头发浓密,牙齿完好,全无衰颓老态,起居作息或来往各地,常如独行侠一般来去自如,从不轻易烦劳儿孙。

88岁那一年,外祖父却突然大病一场,那是我唯一见过他虚弱病倒的一次。父母深感焦虑,为其延医治疗,查不出什么病因,却一连昏睡数日,不吃不喝。

一日,老人家忽然悠悠醒转,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仿佛只是一场大梦,他以徐缓而清晰的语调告诉我们说:“别担心吧!我没事了,睡梦中,见我大兄走来相告,他说待我96岁时,方来接我回去,所以你们放心吧!”我和父母面面相觑,不知老人所言虚实,只当呓语一番,未置心上,人能清醒过来,已感万幸。

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来台定居已10多年的外祖父,渐渐萌生“落叶归根”想法,和我父母商量后,在1989年8月,打从香港回到阔别40多年的广东惠来老家,准备在那里渡过他人生最后的一段岁月,那时外祖父已95高龄。

1990年底,母亲因思念外公,计划与父亲返乡探亲。那是父母自1949年来台以后的第一次返乡,唐诗中李频所写的“近乡情更怯”,颇能反映他们与故乡睽隔40年之久的心情,我唯恐父母要承受旅途的劳累以及情感上的冲击,决定随行照料。

1991 年初,父亲订妥了1月12日的机票,预计飞往香港,再转机飞往汕头,然后包车回母亲老家惠来;然而就在1月7日上午,香港二舅来电告知,外公于当日清晨7 点05分,离开了人世,母亲满心的期待化做一腔悲痛,没想到本来愉快的“探亲之旅”,竟然成了“奔丧之行”。唯一稍感安慰的是,二舅转述:外公临去之时,一派从容,像是完全掌握自己来去似的。当日清晨,老人家从睡梦中醒来三次,连对大舅说:“丽儿(我的母亲)怎么还没回来?”近7点时,留下最后一句:“我不等她了,有好多人来接我了!”外祖父语毕不久,就像睡着一般,平静安祥地离开人世,舅姨与孙辈多人随侍在旁,外祖父得年,正是96岁。

当时离黄历新年,只剩一个多月,以外公身体没病没痛的情况,依常理,再活上个三、五年,应该不成问题,但“年寿有定数”,外祖父终究未能跨过96岁门槛,应验了他88岁那一年病中的梦兆。

当我和双亲辗转赶回老家时,发现小镇乡亲将外祖父的丧事,当成一桩大事办理,沿街店家几乎全关了店门,生意都不做了。出殡当天,成千上百人的送葬队伍,绕行乡里一大圈,队伍走走停停,我和父母夹在人群里,看到许多户人家大门前,不是供着牲品,就是备置清水一盆、镜子一面,我颇为不解,低声询问母亲,方知其中原委。

原来外祖父当年任广东汕头等8县市长,当时地方父母官,兼掌治狱断案之责,外祖父一向廉政爱民,不但勤于政事,还能忧民之所忧,日常济贫施药,不遗余力;遇有刑事诉讼,也能宽严并济、不枉不纵。曾有两乡乡民为争寸土之地,发生械斗,长期势同水火,外祖父到任后,因其德望,出面排忧解纷,恩怨很快平息下来。又博罗县曾发生一件骇人听闻的弑父惨案,一女子见财起意,竟对远赴南洋经商致富返乡探亲的老父狠下毒手,经外祖父明察暗访,案情水落石出,为端正人心,对该女子从严判处。乡人称外祖父为“方青天”,颂扬他断案如神、明镜高悬。这也就是为什么送葬当天,以盆水和镜子摆设作为路祭的原因,用以象征外祖父前半生为官,“清如水、明如镜”的意思。童年时听母亲讲述外祖父行谊,因时空相隔遥远,加上年幼,不解世事,都当作一般故事听听;直到返乡奔丧,才真正体会“德化人心”的意义。

乡里中有一位被当地居民称为“仙姑”的通灵女子,传述在外祖父去世当日清晨,她天目中看到的景象:整个天际,云彩缤纷、霞光灿烂,许多美丽仙女临空而降,而且听到悠扬动听的乐声回环缭绕,当时心想,是哪一户人家大德之士有此善终,得享如此厚福,莫非是方老先生?后来印证外祖父辞世时间,正相吻合,此事后来在当地盛传开来。

外祖父生平无论置身何处,都襟怀开阔,与人为善,曾撰“一怀明月,两袖清风”联语,自期自勉,也可做为他一生行事写照。现世功德,使其寿终正寝、五福全归。

不仅如此,父祖辈的善德懿行,潜移默化着一代又一代,使我从小便知道做好人的重要;年长后,看遍人间生老病死、种种忧喜悲欢,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更感到人生在世,非比寻常,冥冥中自觉带着某种使命而来。

在世道中,历经几番寻寻觅觅,终能在中年之际,获得高德大法,走上了一条“返本归真”之路,所有人生困惑,通过修炼,都如拨云见日一般,豁然开朗。确信古人所谓“祖上有德,余荫子孙”之说;同时更深切体认:人身有大用,绝不容等闲虚耗。期勉自己,珍惜各种善缘,奋勉精进,以报天恩于万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15: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