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6 11: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上人法语(二)
净空上人法语(二)
(二)谈烦恼习气问题
1、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事与物太多了,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即否定其存在。佛菩萨训诫我们不妄语,不妄语为学佛起码的五戒之一,佛菩萨还能打妄语吗?所以我们要依圣言量相信佛所说的经典。我们只能看到六道中的人道与畜牲道,其余天、修罗、地狱、鬼道均看不见,看不到不能说没有,依圣言量,我们知道尚有四道。
2、福田一定要由三宝方面去种。末法时期种福田较为困难,魔子魔孙现出家人相,混在三宝中来,众生以魔当作佛子,常走入邪道。故在末法时代,要多读大乘经典,开智慧,才能分别邪正。
3、学佛人若贪欲必然妨碍道心钱多会使道心不坚,因有牵挂必发生障碍。
4、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5、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
6、凡夫对于身体太重视,唯恐委屈了它,一恐怕累着它,不能精进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尽还要念下去,身体毁灭都可以,佛号决不间断,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若稍为顾惜自己的身体还要多活几年,佛号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种思想,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7、冤家恶人加害于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现在学菩萨,还能有服复吗?
8、世人拜佛,其目的不过求名利、求福慧。但行之数年毫无效果,反而境遇愈蹇,便以为佛菩萨不灵,乃灰心放弃学佛之愿。此实最可怜悯之人。要知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了生死是世间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况其他!果能发大心,与佛菩萨之心愿相合,自然蒙佛加被,有愿必成。
9、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应当作旅馆,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为那个庙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住处就不能遍法界现身,现在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处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权,有主权就受主权的约束。买一辆小包车要有存车的地方,保养管理,还要洗车、擦车、上油、缴各种税捐,办理保险,种种手续麻烦极了;若要雇司机开车,还要替他安排宿舍,问题更多,等于替车服务,被它拖累。不如坐计程车,招手即来,付钱即去……。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即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费,也不要纳房捐,我活着的时候用它,死后谁住都行,岂不自在,何必买房子为儿女置产业?需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如果有福报,他还能看得上这公寓吗?
10、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迂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11、现在学佛的人,多数不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总是想先买一所公寓,有个安定的处住,生活求其舒适,饮食要求营养,收入总嫌不够;生活过得富裕快乐,有空闲的时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经,拜佛,听听经,跑跑道场,吃吃素斋。此不过表面上冒充佛子,论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并不一定要往西方极乐世界。一有此种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轮回。要知学佛要下决心,一心求往生,不必顾虑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护法龙天护持,不虑生活无著。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为自己生活打算,则护法神也乐得的休息一番便了。还有同修,总想找一个清净地方修行;须知掩关潜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险著。古人说:“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若是修行程度不够,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还会招魔,出大毛病。
12、何为自利?盖大庙,香火盛,四事供养无缺,此是自害自利。断烦恼证菩提,不求名闻利养是自利,古来出家人自称为贫僧,现在有大福报的出家人已经离开了正道。利他亦如是,应在道业上利他,帮助他成无上道。修行人幸勿错会自利利他的真实义。
13、末法时期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魔已混进佛门。凡是心外求法的均是魔,五欲六尘是魔,障碍我们明心见性的是魔,修有漏果报的是魔,修四禅八定的也是魔,人人都爱魔,电影院排长龙,场场客满,一家人围拢来看电视,耽误正业。而参加法会听华严经的人,以台北市每十万人中最多只有三、四人。现在学佛的人,变成魔眷属或变为处道甚多,自己不觉得而已。
14、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义?如仅为了衣食利禄,则人生毫无价值可言。争名夺利必须心毒手辣,造诸众罪,来生更受苦报,人无智慧必走此路。贪心断了即了生死,依金刚经说身命尚可布施,还贪心什么?自杀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何不牺牲一切,为众生做一点事,把这一生的精神体力贡献给社会国家、服务人群。先从身见上转,转为妙观察智。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得无欢喜心,失无惋惜心,无得失之心即了生死,无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现在就干,即与佛菩萨一样。
15、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来?佛说我们来受果报的,因为多年来所造的业必须要受果报,因业而来,不得不来。还有一种人到这个世界,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所以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大监狱,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犯人。一种是管监狱的教导师。
16、凡夫的五阴是业报,人身就是为酬业而来,前生造的业,这一生要受果报。即知是受报,对现前环境应泰然处之,逆来顺受,要心甘情愿的承受,且不能再造新业。所以,佛给我们开示念佛法门,念佛与六道均不相应,仅与极乐世界相应。
17、学佛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了清凉自在。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只要有七天的功夫,心会得一清凉自在,时间再长当然更好。
18、家是贪爱束缚的根本,一般人都免不了。无家,孤苦零丁,是苦;有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俯畜,苦上加苦,就修行之成就来说,出家在家没有区别。菩萨知家是空的,家庭的集合也是因缘的凑合,故不会受家庭的束缚。不明此理,家庭只有情爱与烦恼;明此理,要教导一家人深信佛法,净化家庭。
19、如环境许可,公私事务一概不作,放下万缘专门修行,这是一种福报。而为了家庭生活必须工作,亦未尝不可修行。做事与修行并无妨碍,事情照作,但不要著相,做完就了。照金刚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了知一切事均属梦幻泡影,二十四小时都作如是观,就容易成就。
20、劝人学佛则可,劝人受戒则不可,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效,否则碍于情面,勉强受戒,受而不能持,反而害他,同一理由,有人不能吃素,亦不要劝其吃素,否则因怕吃素而佛也不学了;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对于已经受戒之人,可以劝其戒持清净。
21、我们供养父母,甘脂无缺是事相上的供养,如能成圣成贤,符合父母的希望,是真供养。供养佛,香花,灯烛是事相上供养,依教奉行乃是真供养。
22、佛光有三种人见不到:①凡夫见不到。清凉大师特别加以注释,谓此指愚痴之凡夫见不到。②知见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与佛无缘故见不到。③佛门内,学佛而无深解者见不到。
23、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之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
其人戒定虽赢弱,
善能说法度众生;
若能供养此人者,
胜于供养十方佛。
24、凡夫终日忙禄,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摄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诵,妄念依然压倒正念;亦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修一善等道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随境而转,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处。此皆由於从来未曾摄念观心,从未於不著相及二边不著的道理体会了解,以致如此,实为可怜!至于现在工业社会,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顾如何赚钱,在功名事业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欲人羡其能干,称誉倍至,其实此种人最可怜悯。因其一心向外驰求,实与佛法根本教义背道而驰,虽能在今世富贵双全,岂能保持永久?辗转下劣乃必然之结果,可悲也矣!
25、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界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26、果报有苦有乐,苦乐二字是相对的。讲到真正的离苦得乐,见思烦恼断才行,如果只是生天,天福享尽还是要受苦报。断见思惑不简单,要以圣教熏习。幸亏佛还告诉我们一个净土法门;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离开这个苦恼世界往生净土,其他种种法门,都要断除见思惑才能修成,眼前世间上种种享受均不是真正的福报,大福报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聪明人现在的财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临命终时不害病,预知时至,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这样才不白活。
27、瞋恨为修行人之大忌,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瞋,忍辱极易生瞋,瞋心一生,忍辱的修行即被破坏。例如有人骂我,我忍耐一时不还嘴,但心中气得不得了,这种强压制的办法并不是忍辱的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中所说,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段经文时,有“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生瞋恨。”瞋恨正与菩提相反。菩提,觉也、平等也、慈悲也。而瞋恨之生。由于事之不如己意,便有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违反慈悲,更不待言。
28、修道之人目的在续佛慧命,自己专心苦修,不拉拢信徒、沾染世法,不必怕没道粮,果真心在道上却没饭吃,韦陀菩萨要负责任。要相信佛语,最可靠的是佛而不是人。
29、今人耐性不及古人,凡事都想在最短期间内完成,因为工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从前人跟老师学道,一二十年是很普遍的。佛知众生无耐性,所以对小乘人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说多了恐怕学人退了道心;其实大乘经典说成佛要修无量劫。
30、清净心中一丝毫不能沾染,亲爱之人要放下,冤家对头也要放下。度一切众生,冤家对头也在内;菩萨没有一个冤家,冤亲平等是大无畏精神。
3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吾人现正在梦中,醒觉过来,方知世事如幻。空华佛事,水月道场,连佛法都是假的,何况世间一切有为法。经论中说的清清楚楚,我们天天研究,但还是造罪业、起烦恼,其原因是没有进入佛菩萨的境界,所以得不到受用。佛法是断烦恼的,如学佛而仍有烦恼,是与佛法背道而驰。
32、世间事均是假的,人到老年患得患失之心更重,其实人生一切遭遇都是前世善恶业因所结的果,现在遇到了只有忍受;如自己想如何便能如何,佛就不把“求不得”列为八苦之一了。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财富是由前生财布施得来的。今生的智慧是由前生法布施得来的。有许多人发了意外之财,不但病魔缠绵,损失殆尽,且把老本花掉,此种事例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贪生,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守住了,心地才清净,决定往生。“看破”是学问,“放下”真功夫。
33、四念处之观身不净,是令对于身体不要过分爱惜。打破身见即能破我执,才能离开世间,往生极乐世界。
34、对五欲六尘起贪求心,无有厌足,道业难以成就,往生净土必有障碍。只要对于世间一丝毫贪求心都没有,即可随时往生,感应道交从此处来。佛法就是一“舍”字,能舍得一分,道业即增进一分,舍得多道业高;若贪求无有厌足,必定入三恶道,一入恶道再想出头就难了。
35、六根接触六尘,世人以为是乐,其实是苦。五欲六尘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发道心,佛训示以苦为师,太苦了必然想办法脱离这个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环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36、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遇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37、学佛者心中有名闻利养之念,必定招魔。真有道心者一定远离五欲六尘,名利心放不下者必不是善知识、只要自己心中清净,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若老实念佛绝不会招魔。
38、勇猛精进,冲破魔众。魔众不是外面来的,真正的魔是无明、尘沙、见思烦恼。学佛如不能断除烦恼即是冒充佛子。学佛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迷而不觉,佛想加被也加被不上,故知障碍仍然在我们自己这边。
39、佛看众生均是佛,凡夫看佛亦是凡夫,一切法唯心所现,以凡夫的知见测佛的知见,都是错误的。我们如果看一切人等均是佛菩萨,大善知识,则我们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当程度。
40、过年时到寺院大雄宝殿中烧香拜佛,希望一年之内人财两旺,事事顺遂;然而一年下来,不如意事仍十有八九,盖世人仅知供奉在大雄宝殿中的金佛,而不知供奉活佛,果然能时时刻刻把一切众生当作佛供养,必有好的境界,所求如意。
41、慈悲不是对於好坏人一律不分的,对于好人要慈悲摄受,对于坏人也要用严厉的手段以对治,皂白不分酿成“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任其堕落,即非真慈悲。但经中又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全要恭敬;此话岂非矛盾?应知对待好人坏人是心中一律平等,不起分别;而相上要有分别,相上不分别就没有是非。对待恶人呵斥或用凶恶面孔责备,也是教化的一种方法。使他改过迁善,还是为他好,心中还是慈悲。
42、学佛的人必须修到了一切法空,才能得大自在。破执著要从身外物舍弃,进一步连内财都能舍,以自己的精神体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常如此才能入无住的境界,分身遍十方法界得大自在。佛法了解得再透彻,若放不下也是表面文章,一点掺不了假。
43、“护持一切佛种”。先要护持自己的佛种,即在这一生当中定要成就。放得下没有不成就的。要彻底的放下,顺逆境都好,无不自在。放下与智慧有密切之关系,愈能放下,愈照得清楚。利他即护持他人的佛种,未悟者作其增上缘,已悟者助其成熟。
44、“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本来修得很好,很有进步,忽然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一烧就完了,这是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欲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一现前即是来考试的,不管外面境界成什么样子,心中要如如不动,因为外面的境界都是自己心理变现出来的。在世间作任何事情、作任何职业都可以修道,必须认定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善知识,善人固然是恩师、良友,恶人也是佛菩萨化身替我们消灾的,对他们都要表示感恩之心,绝不可起一点是非人我的念头。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他不高兴我,我就躲开,免得使他心中生烦恼,随时随地都在修菩萨行,这样做还会有瞋恚吗?
45、忍辱的功德与不忍的害处,凡是学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现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它忘记了,仍旧是肝火上升,一点不让人,这实在是对于忍辱的真实利益还未参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积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烧光,岂不太可惜了吗?一个人受污辱最易生瞋恨心,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瞋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讳,有了它一生就不能成就,因为瞋恨心与菩提心不相应。菩提含有觉、平等、慈悲义。瞋恨之生,由于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其违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贤菩萨说:菩萨过失莫甚于瞋心,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瞋火若生,一齐烧尽;我们平日积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把以前的功德统统烧尽,然后再从头来,岂不可惜!岂不可怕!
46、魔在人间的时候都是学佛的,未学得好,就变成魔。学佛的人若是带有一分贡高我慢嫉妒的心,虽然也修布施、也修禅定,有相当功夫,命终多趋向于魔道。
47、有人说弘法不容易,愈热心烦恼愈多。其实不必顾虑,自行化他都要随缘,若有他人破坏,于自己的清净心毫不相干,是障碍了众生的法缘,如我自己发生烦恼说他把我的法缘破坏了,岂不又著了“我的法缘”之相吗?自行化他应当什么条件都没有,他人能从何处破坏?
48、佛陀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容易辩别,佛面的外道就很难认识。说到究竟处,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念佛如不晓得清净自性就是外道。外魔没有多大的力量,只怕自己本身的魔。四魔就是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种:一为五阴魔,五阴非外来,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为众恶之渊薮,所以才发生七苦;二为烦恼魔,根本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亦属于自己的;三为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妨碍修道,但并非外来,只有第四种魔,天魔是外边的,他是欲界第六天主,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我们的修行程度不够,他还没有时间来打扰呢?佛法中无论修那一门均离不开明心见性,如目标不订在明心见性上,向外驰示,仍然是外道。楞严经说舍识用根就是指的此事,在日用平常之中,若依旧用第六意识即属外魔。
49、得人身难,狐狸看人不修道,觉得可惜,因为狐狸要修百年才能得到人身,人就不知道爱惜人身,尽造失人身的业因。我们既遇正法,非一门深入不可,要在一部经中深入,方得实益。
50、学佛之后看到其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51、凡是增加烦恼的是恶法。环境是无记性的,迷悟在自己。学生在学校读书,有周考、月考、大考;修行亦如是,六根接触六尘,天天在考试。世间事可以投机取巧,学佛无法取巧,境界有顺逆之不同而均是考试,考我们是否能够心中如如不动。如遇逆境,要恭恭敬敬接受外面的考验,只要肯接受即是善法,不是得到什么利益的善法,而是心中清净的善法;不经外面境界的考验,如何能有进步?如能把握到此项修学的纲领,则不会走冤枉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