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3|回复: 0

超自然科学:探秘佛教中的“涅盘”(组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7319
发表于 2011-5-9 18: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自然科学:探秘佛教中的“涅盘”(组图)


也许您总能听到“涅盘”一词——比如当人们感到非常幸福时,他们可能会说自己到达了涅盘;或许有人会说,到达涅盘就意味着死后永恒的奖赏。当然,“涅盘”同时也是一支著名的摇滚乐队,将这个语词作为乐队的名称多少包含着一些讽刺的意味。

如此看来,“涅盘”一词早已完全渗透到了现代人的词汇当中。然而,您是否了解它所包含的真实涵义呢?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涅盘”的宗教涵义完全是个谜。

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神秘概念的真实内涵,以及它在佛教与印度教当中的定位。如果您对东方宗教所知甚少,那么“涅盘”所富有的真实涵义也许会让您着实地吃上一惊。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

“ 涅盘”一词与印度教和佛教均联系在一起,前者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宗教,而后者则是印度教最为著名的分支。在印度教和佛教当中,这个词都是指一种很高的境界,但两种宗教对这种境界的观点却大相径庭。事实上,研究涅盘在这两种宗教中的概念差异,正是理解这两种宗教中某些重要差异的绝佳方式。

涅盘与佛教息息相关。公元前5世纪,佛教由印度教衍生而来。在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的哲学及生活的影响之下,一场孕育着佛教的运动在印度教内部爆发,佛教逐渐脱离了印度教,并自成一家。

释迦牟尼就是此后被尊为佛陀(“觉者”)的人。公元前563年左右,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皇室家族(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根据佛家传记的记载,他在庇护下度过了奢华的童年及三十岁前的青年时光。

年轻的释迦牟尼开始对奢侈生活的精神内涵产生质疑,他下定决心,将所有的财产和眷恋(包括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一并抛至脑后。他希望自己能够理解生活的真谛,并尊崇印度教的思想,将一切情感视作羁绊。

他成为了一名沙门(修道者),一名四海为家、献身于冥想中的苦行僧。他使自己完全置身世外,追求与早年生活完全相反的生活状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到达悟境。日复一日,他背弃了往日的世界,渐行渐远,几乎落到了饥饿难当的境地。然而他仍然没有通达悟境。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

佛陀的形像在佛庙中随处可见。大多数的宗派相信,艺术能够引领人们实现短暂的悟境。

他深深地感到,如果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最后将无果而终。于是他放弃了苦行僧的生活,接受了一位陌生人的施舍。他决定选择中道,在他熟知的奢华与曾经饱尝的贫苦之间,开始了新的生活。

根据传记描述,释迦牟尼取此道后不久,便最终得到了感悟。正当他在大菩提树下冥想时,他看到了自己前世的一切,接着又看到了他人的前世。终于,他修得圆满,对来世今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佛教中,这种无法用佛陀的言语加以描述的境界,便称为涅盘。它在梵语中有“寂灭、灭度”之意。从这个角度说,这个词意指消灭无知、憎恨与现世的疾苦。这个词与佛教的联系最为紧密,然而印度教也引入了相似的概念(我们将在后文对此有所了解)。

到达了涅盘的人,便可摆脱生死轮回(印度教和佛教当中都有这种环复转世的说法)。对于每一个生命而言,过往的行为决定了灵魂所将承受的惩罚或奖励,又曰因果报应,它贯穿着整个前世(也包括作为动物的前世)今生。值得注意的是,因果法则并不取决于神对个体作为的判断;它更接近于牛顿的运动定律——每个行为都将引起一个等量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因果的产生是自动、自发的。

一旦您到达了涅盘,您就不再为恶因所累,因为您已经超脱了它。您将用余生以及来世的部分时间来超度业已积累的恶因。

如果您彻底超脱了因果轮回,您就将在来世到达无余涅盘——即终极涅盘。在印度教中,到达无余涅盘的灵魂便可摆脱生死流转的轮回。然而佛教对无余涅盘却从未加以详尽的描述。在佛教思想中,这已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来源:TOM探索
20110509050815704.jpg
2011050905081584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5: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