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5|回复: 1

反思中国的水利工程:“毛时代”的水利不值怀念(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85

回帖

311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3117
发表于 2011-6-1 23: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易  

 近日,中国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干旱,部分地区农业面临减产甚至绝收。为此,有一些网友开始怀念毛时代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特殊时期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还能够再现吗?毛时代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否值得怀念?   

毛时代的农田水利建设以人民公社为前提,但人民公社已破产

  农田水利建设以人民公社为制度基础,并与大跃进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建国以后,毛时代的水利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8年)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但当时农村已经在试行和推行农户之间的互助合作,因此,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是农户。在土地私有制下,国家主要精力在于治理大江大河,比如从1950年起对于淮河的治理等。在这一阶段,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少,主要是一些田间工程,由农户各自负责实施。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并且与大跃进有着密切的关系。1957年,中央制定《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大跃进的政策依据),提出用十二年时间粮食亩产要分别达到“四、五、八”的目标,即:黄河以北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500斤,淮河以南800斤。在农业大跃进的背景下,全国农村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跃进。

  在这一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公社,亦即一些怀旧人士津津乐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研究者指出,“我国农田水利的大框架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据统计,截止于1979年,全国各地共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8万多座。同时,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溉区5000多处。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是1949年的3倍。
  人民公社存在“大锅饭”等问题,已经被家庭联产承包所取代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人民公社制度已经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集合的经营体制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毛时代农田水利建设的所拥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前提已经不复存在。
  事实上,人民公社制度之所以破产,就在于其本身存在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种种弊端。比如,人民公社在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这一制度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后经多次调整,1962年以后,绝大多数人民公社实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生产小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级)的制度,恢复和扩大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但仍存在着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弊端。   



  毛时代农田水利建设的所拥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前提已经不复存在。   毛时代的水利建设按“工分”分配,在市场经济下难以再现
  农田水利建设按“工分”分配,工农收入差距在3.7倍以上
  研究表明,在人民公社成立之前,我国的水利建设主要靠政治动员和义务劳动来实现。比如,1958年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当时中央领导人都曾到工地上参加过义务劳动。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民社员的劳动所得主要靠“工分制”来实现分配。

  所谓“工分”是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在“工分制”下,一个工分的价值大约为一年中卖馀粮所得的收入除以一个生产队全体社员的总工分。有研究表明,男劳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劳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残一般也就一二分工。

  一个工分可以换算成当时的多少元钱?“遇上丰收年景,效益好的生产队工分单价能值四五分钱,效益差的生产队三四分钱甚至二三分钱。”如此算来,即便是一个男劳力,按照每天最大值的“七分工”,每分工四分钱来计算,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是8.4元。而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工人月工资最低的“1级工”为31-33元,最高的8级工为90-102元。即便以工人最低月薪31元,工人与农民的月收入比在3.7倍以上。
  “工分制”是一种新式徭役,在市场经济和“用工荒”下难以实现
  在人民公社时代,农民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单靠生产队挣的工分仅仅够养家糊口,当时民间有“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之说。由此可见,农民修建水利已经接近于无偿劳动。
  同时,如果工分仅仅换来的是糊口的食物,农民劳动也处于一种半强制的状态(工分统计监督,无工分不得食),已经和中国古代的徭役制度几无区别。严格地说,“工分制”的本质是一种对城市居民的补贴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剥削(工分制下农民生产的粮食被政府统购统销)。
  在市场经济下,这种依靠农民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农田水利建设将很难实现。特别是在当前“用工荒”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这种几近义务劳动的模式绝对难以实现。  


  严格地说,“工分制”的本质是一种对城市居民的补贴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剥削。

  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已难以为继,机井灌溉等方式是无奈之举
  北方河流枯竭,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已经不适合当代环境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多集中于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和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的修建,比如建国初期对于淮河和黄河的治理。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这种模式在中国广大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已经难以为继。

  近些年,黄河断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反映出我国缺水的严峻态势。一些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时常受到威胁。天津市不得不连续几年从黄河应急调水。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面临缺水问题。
  另据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国北方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的1750立方米警戒线,其中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的有京、津、冀、晋、鲁、豫、宁夏等地区。

  抽水机井灌溉、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都是一种无奈之举
  有研究者表示,正因为北方河流枯竭,五六十年代延续两千年的沟渠陂塘水利被抽水机井灌溉取代。此前国外媒体也曾报道,在中国华北平原有2.5亿人口存在饮用水问题,这些人的人均日用水量只有美国人的1/8,因此他们能够节约的水量十分有限。
  干旱迫使农民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使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的幅度达3米之多。可见,抽水机井饮水乃至灌溉是一种无奈之举。
  此外,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中国北方甚至不得不对“人工降雨技术”进行大量投资。这些努力效果如何不说,却使得地区间因为雨水资源被“拦截”而产生矛盾。同时,为了解决北方用水,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这项投资超过2000多亿的宏大工程究竟收效如何仍有待观察。



 正因为北方河流枯竭,五六十年代延续两千年的沟渠陂塘水利被抽水机井灌溉取代。
  
结语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已经不复存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也不能被强制和廉价获取,因此,毛时代的水利建设模式既不值得怀念,在北方河流枯竭的当下也难以再现。
1.jpg
2.jpg
3.jpg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6-3 07: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匪强盗杂种们编的教材(课本)说:49年以前农民们做的是牛马活,吃的是谷糠;然而,共匪篡权后,农民做的活比牛马还重,连谷糠都没有,只有吃光树皮,草根,观音土,甚至吃亲人。。。。。。!——大锅饭时期(最残酷的是整个六,七十年代,老蟊狗一句屁:妇女能顶半边天!使农村妇女们干活干得“掉茄子”(妇女们俗称)即『子宫下垂』(可怜她们走在路上得忍受极大的痛苦,因为被裤子擦得疼,她们只有向最亲近的好友说,外人根本不知道,妇女队长可能知道,但她没有权力让她们休息)!!!!!今天的年轻人做梦都不会知道此类惨事,可以询问现在仍健在的70岁左右的农村(国营农场)老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9 00: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