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16|回复: 1

新疆准噶尔沙漠中的远古世界(图)

[复制链接]

1

主题

1570

回帖

516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164
发表于 2011-12-12 16: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图片)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在盆地的东北部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中,存在着大面积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这里是一个风沙肆虐的世界,昼夜气温相差可达40多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而夏季最高气温则达50多度。年降水量极其稀少,而蒸发量却很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命难以生存的世界,却埋藏着一个遥远的史前世界。这里集中了大量的海相和陆相地层古生物化石,被中外考古学家们称之为“准东瀚海博物馆”或“史前博物馆”。这种类繁多的古生物化石成为亿万年地质沧桑和物种繁衍的见证,记载着地球从远古到现代的历程。

刻写在冰冷化石上的生命轨迹


今天,人们走进准噶尔东部这片广袤神奇的大漠,如果不是刻写在冰冷化石上的生命历史,面对这极度的干旱和极度的荒凉,很难使人会将眼前这个死寂的世界与汪洋大海和生命喧嚣的那个遥远世界联系在一起。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人们目前已经发现了苏吉泉、双井子、石钱滩、恐龙沟、石树沟、五彩湾、将军庙等数十个古生物化石点,化石种类多达数百种。化石种类之多,绵延历史之长,在世界考古史上都十分少见。要不怎么能称其为“史前博物馆”呢?

在这里,人们现今发现的海相和陆相地层化石主要有: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蜒类、头足类、腹足类、蕨类、乔木类、脊椎类等。在这众多的化石中,石树化石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在整个地区几乎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而恐龙化石在这一带更是有着不止一次的惊人发现,给这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成为世界考古界关注的重点。

在亿万年的斗转星移、水陆消长中,地球生命如何进行着历史沧桑的变迁,生命的脚步如何进行着坚韧不屈的跋涉?在“史前博物馆”现存的数百种古生物化石中,我们追寻远古生命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力的震撼──

距离我们今天大约长达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菌藻类化石,是远古生命在这里的最早见证,目前在全世界已很难寻其踪影,但人们在这里却找到了它;而已发现的数十种三叶虫海相化石则浓缩着从寒武纪到石炭纪近两亿年中海洋生命生存的纪录;地球披上绿装是距今约4亿至3.5亿年前的泥盆纪的,人们从这里发现的锥叶蕨、枝脉蕨、拟刺葵、羊刺、神螺、翁戒螺、棱菊石、笔石等化石中得到了大量印证……

位于奇台县城东北100余公里的石钱滩,在众多化石点中以其化石和种类和数量之多而独居其首。在这里,众多的海百合茎化石常常断裂成短柱状或薄片状,并且在断裂的剖面上无一例外地还有极细的花纹,它中部形成空腔,恰似一枚枚、一串串石钱。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行探险时来到了这里,不禁为这满地俯拾皆是的海百合茎化石而惊叹不已,回国后在一家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将此披露于世,并将这里命名为石钱滩组。在这里,现有据可考的仅贝类化石就有蟹形贝、马丁贝、纹窗贝、直房贝等几十种。1930年,地质学家到此进一步考察并得出结论:石钱滩所拥有的古生物化石有200多种,除大量的海百合茎外,要还有珊瑚类、腕足类、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苔藓虫类等化石,其中在此首次发现的新种化石定名的有:石钱滩血石蛤、石钱滩裂齿蛤等,这些化石都产于中石炭纪的浅海相生物灰岩及钙质砂岩之中。现在,游人可以随意来到这距今2至3亿年前的古海滩上尽情地“捉蟹拾贝”,欢乐之中,又怎能不抒发怀古之幽思,慨叹沧桑之巨变呢?

如今,这些古生物化石传递出的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质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从这些由化石组成的漫长生命链条中,人们也不难感受到时间的永恒和生之力的顽强。

从远古大森林到今天石化林

新疆准噶尔盆地由一望无际的大海到远古大森林,又从大森林到今天的石化林,这中间经历了数亿年的时间,地理和气候环境的改变决定着远古生命的此伏彼长。

今天,我们走进准噶尔东部这片荒漠,会不难发现那已经完全石化了的参天古树,——石树沟正是其典型代表。这条沟距离奇台县城以北150余公里,沟底和低缓的丘陵全由红色的砂岩和泥岩组成,这是一条典型的远古洪水冲击沟,洪水冲击的痕迹虽经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但今天仍然历历在目。在这条面积仅有11.64平方公里的冲击沟里,地表上集中裸露着上千株巨大的古树化石,使人们彷佛进入了一个石化了的森林。这些石化了树木虽经亿万年时光的洗礼,但树上的树皮、树节、年轮,甚至树上的果骸都还清晰可见。这些石树是株罗纪广泛分布的裸子植物的遗骸,它们或卧或竖,立在山顶上的树墩有的竟高达3米多,直径最大的达2米多,其根系在地表绵延达近30米!远远望去,这些直立的树墩犹如突兀的石堡,在这大漠之中蔚为壮观。而横地而卧的石树则自然断裂成数节,目前发现的一棵最大的石树长达25.3米,直径达2.5米,以此推算,这些参天大树当年活着的时候最高的应达80多米!这些石树化石都属于原地埋藏,所以基本保存了史前的生存状态。透过这数量众多的石树和那栩栩如生深扎土壤的树根和粗壮的树干,人们不难想像当年这些森林是何等的繁茂。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石化林于1965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勘察地质队发现,当时并没有详细报导,有关石化林的记载也仅散见于相关的地层和区调报告,不被更多的世人所知,更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直到1987年在石树沟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硅化木园,这些古树化石才逐步披露出来。特别是在近10年来,硅化木园已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和科考的地方。由于它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之被人为炒作,硅化木经济价值不断攀升,并形成了不小的市场。随着硅化木的升值,硅化木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盗挖现象十分猖獗。

通过人们的研究,这里的石树化石应该大约产生于距今1.5亿年前石树组地层,由坍倒的树干和直立的树桩组成。这些石树化石的形成,是由于富含硅的矿物质水溶液渗入植物组织,造成胶体或微晶质矿物质填充在植物细胞和细胞腔隙中,使树内物质与以硅为主的矿物质发生置换,最终使这些树木完成了硅化过程。在地壳变化中,这些硅化树木又被长期埋入地下,所以才使它们保存完好。后来,在长期的风雨剥蚀和洪水的冲击中,一部分石树暴露地表,而大量的石树仍被深埋于地下。

通过对植物细胞的研究分析,这些石树化石最初鉴定为裸子植物松柏型木属,但后来也有人将其鉴定归为南洋杉型木属。研究新疆准噶尔石化林,对我们认识这一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洋杉今天生长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南美洲巴西南部到智利一带。如果新疆准噶尔盆地石化林植物果真与南洋杉有关,那么这对我们探讨新疆及邻近地区古植物群面貌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可以从植物学中证实,准噶尔盆地曾经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石化林中的石树,只是今天人们能够见到的当年茂密的远古森林的一个代表,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有许多地方都有古树化石,只是不像在石树沟那么集中罢了。它说明,在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多么巨大的森林,是一个生命极易繁衍的喧嚣世界。

从远古的大森林到今天的石化林,不同的植物属种和植物年轮,是那个时期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真实记录。从已有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想像,在那个遥远的从前,准噶尔作为盆地的特征似乎并不明显,这里既有广阔的大海,同时也有广袤的大陆,。当时地球地质变迁仍然十分活跃,火山爆发、造山运动使海洋逐渐退去,准噶尔在形成盆地的同时,也让自己远离了大海,加之大山的阻隔,使这里原本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变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中,许许多多延续了亿万年的古老生命被毁灭,其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成为人们今天见到的化石,最终,原始大森林完成了石化林的过程。

从世界“巨无霸”到生命的无言结局


距离石树沟以东5公里处的恐龙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面积不大,长约5公里,宽约2公里,由低缓的丘陵组成,是典型的侏罗纪出露地层。在近百年来的考古历史中,中外科学家们在这赭红色的砂岩中不断有着一个个重大发现,“奇台天山龙”、亚洲最大恐龙和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都出自恐龙沟一带。在恐龙发掘中,人们已经在这里发掘出了兽脚类、蜥脚类、龟鳖类和鳄鱼类恐龙,这些恐龙中既有食草类恐龙,也有食肉类恐龙,既有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也有生活在水中的恐龙,还水陆两栖恐龙。人们在恐龙沟发现的恐龙个体之大,数量之多,种类之多,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见的。

在这里发掘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并不是件难事。人们漫步在恐龙沟的山岩上,恐龙或其他古生物化石的碎片仍然俯首可拾。在一处被掀开的巨大岩石中,一具长约1米多的恐龙化石依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2006年,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恐龙沟一号坑发掘出的世界上脖子最长的食草类恐龙化石,就是考古工程师王海军在一次考古活动中偶而发现的。2007年,在距离恐龙沟不远处连续发现了两具巨大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具已收藏于奇台县博物馆中,它重达1.5吨,骨骼十分粗壮,腿骨、股骨、胸椎骨、脊椎骨、肋骨等都十分清晰。而收藏于恐龙沟展馆的另一具化石,除缺少头骨之外,其他部分基本保存完整,整具化石长约4米,看后让人感到十分震撼。

要说明恐龙沟古脊椎动物化石之多,2006年由中科院发掘的二号坑应该最具代表。在这个坑,共发掘出了108块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牙骨、股骨、肱骨和脊椎骨等。考古学家们证实,这些化石应该分属于不同的古脊椎动物。仅就发现的四枚恐龙牙齿化石来看,它们就分属于3种食肉兽脚类恐龙。

一号坑和二号坑虽然相距大约只有500米,但两个坑的发掘情形却大不一样。考古学家们认为,一号坑在亿万年前处于河谷冲积地带,恐龙死亡后尸体被洪水冲击到了这里。而二号坑应处于河谷漩涡当中,恐龙和其他古脊椎动物尸体从不同的地方,被洪水漩涡聚集在这里。如果揭开其他古脊椎动物化石形成的面纱,可以说明,它们虽然一般都属于异地埋藏,但形成的原因却大不相同,由此可见,这里当年地质情况的复杂远非我们今天的想像。

登上恐龙沟一座山丘的顶部,大漠之风迎面吹来,撩起我们遥远的思绪——:亿万年前,这广袤的大漠曾是一个喧嚣的世界,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一个生机盎然、古树参天的侏罗纪公园,各种生命在这里繁衍生息。正是有了如此优越的条件,才使恐龙成了这里的“巨无霸”,它们在独立统治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相互厮杀和竞争中不断丰富和改变着自己。从现在已经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分析,考古专家们认为这里曾经至少生活着10多种恐龙,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得到证实的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堪称为“恐龙的故乡”,箭龙、奇台天山龙、中华盗龙、角龙、暴龙、翼龙等都曾在这里的大舞台上相继登场。中科院的考古专家奔波于恐龙沟和五彩湾一带,从事恐龙和古生物化石的考古工作,他认为,亿万年前的古生物要成为今天人们能够见到的化石,受着地质、矿物质、气候及各种环境的影响,其形成的概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以此来看,准噶尔东部能够称之为“史前博物馆”,并仍然保存着如此众多的古生物化石,可见这里在当年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而恐龙和石化林正是这芸芸众生的代表。被称之为“巨无霸”的恐龙,在这里的统治和众多生命一样,终究是有限的,亿万年的光阴在无限的岁月长河中也仅仅只是短短的一瞬。

是谁毁灭了那个喧嚣的世界

2006年,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在恐龙沟的2号坑,方圆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地方,就发掘出了100多块古脊椎动物化石,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古脊椎动物,可以断定其中主要为多个种类的恐龙化石。正因为恐龙沟在恐龙考古挖掘中的突出重要位置,所以,人们又把恐龙沟称之为“恐龙的故乡”。现在,恐龙沟还有多少恐龙化石没有被发掘,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使今天的人们认识亿万年前地质和生命的变迁有了可能,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瞭解生命足迹的一把金钥匙。透过这尘封的沧桑,穿越那亿万年的时空,遥想瀚海博物馆当年的情景:原先,这里是汪洋大海,有了她,才孕育了生命,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后来,地壳运动,大海开始逐渐退去,这里便成为湖泊、沼泽和陆地。今天,人们透过这瀚海博物馆中如此繁多的古生物化石,完全可以想像,这一带曾是生命极易繁衍的地方,是一个生命喧嚣的世界。然而,大约到了7000万至2亿年前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系列决定生命存亡的重大事件——火山爆发?冰川来临?造山运动?气候陡变?外星的不速之客?或几者兼而有之?今天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推测那神秘的往事了:在魔鬼城、石树沟、恐龙沟和石钱滩附近,人们今天不难捡到那赭红色带泡的石球,这正是火山弹,它说明这一带曾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处发生过火山爆发,已经找到的古火山口正是这一推断的有力佐证。这一带那红色的沉积岩和泥岩似乎与火山爆发更有着必然的联系。近处的天山,远处的阿尔泰山乃至昆仑山都是造山运动留下的杰作,否则,便没有沧海到陆地的变迁。至于天外不速之客,人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似乎已经找到了证据,在化石走廊中发现了重达30吨罕见的巨大陨石,如今已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它对远古生命的消亡是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外星是否曾经撞击过地球?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大量远古生命的集中消亡,想是那突发事件造成的恶果。然而,是什么事件造成了恐龙沟一带恐龙等古脊椎动物的灭绝呢?它与其它远古生命的消失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瀚海博物馆是迷人的,作为史前地质和生命变迁的见证,是上苍赋于人类的不可再得的远古瑰宝。今天,昔日生命的发源地与那现存特有的植被、风蚀地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西部大漠中雄奇壮阔的画卷。

今天,我们在这戈壁大漠之中的化石走廊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寻那远古繁衍不息的生命足迹,更深深地感到那生之力的伟大。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1-12-13 1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古的贵州巨石,预料共匪此豺狼的末日!!!!!!!——天清体透乾坤正,兆劫过后宙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08: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