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Blue"]養心莫執著,人生如道場  
 
 
 
 
 
 
 
 
 
 
 
 
[color="Green"]一天,一個修行者來到佛陀面前,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 
 
佛陀回答:[color="DarkOrange"]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一個人不快樂的原因,除了種種生活壓力, 
 
還有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憂思。 
 
人畢竟是人,總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成為天天執著的習性, 
 
都是正常的。 
 
  
 
有個叫謝子衡的老中醫,93歲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記者問他有什麼養生的訣竅,他回答說,人生如同大雁過河, 
 
大雁經過這個河上的時候,河水里面有影子;等到大雁飛過去, 
 
河水里就什麼都沒有了。 
 
 
[color="DarkOrange"]事來則心始見,事去則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事情分為已經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兩種。 
 
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也無須執著。 
 
尚未發生的事情又要分成兩種, 
 
一種是當下的行動能改變的,一種是無從改變的。 
 
無從改變的,也無須執著。 
 
不要浪費時間精力追悔過去,或焦灼於未來。 
 
正如佛陀所言,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有一句古老的歐洲諺語說:“心靈痛苦,經由身體宣洩。” 
 
當一個人很痛苦了,很累了,無法解脫, 
 
無法“處理”某種局面時,這個人往往就會生病。 
 
  
 
疾病可以讓一個硬撐得焦頭爛額的人, 
 
找到最合理休息的理由、 
 
放棄的理由、承認自己軟弱的理由。 
 
  
 
疾病也可以讓一個沉溺於享樂、 
 
恣情縱欲的人反思與檢點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 
 
疾病是對心靈的一種“保護”,一種自然的調節。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場。 
 
在人生道場里不斷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這種天天執著的習性。 
 
常常有活得很偏執的人,經歷一場疾病後,仿佛就明白了, 
 
懂得了放下和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