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4|回复: 2

【历史今日】“战神”白崇禧诞生护中华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26

回帖

4411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411
发表于 2012-3-19 15: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6年,国防部长白崇禧督战指挥国军在东北四平大败林彪共军,此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大逆转。图为白崇禧上将在东北督战指导国军。(网络图片)

【大纪元2012年0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明、林天慧综合报道)119年前的今天,1893年3月18日,中华战神白崇禧将军诞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是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家,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抗战期间,国军一级上将,军事家,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将军。(网络图片)

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远 ,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军中享有“小诸葛”、“今诸葛”、“当代张良” “近代第一龙韬虎略将军” “常胜将军”等美誉,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双方所公认,甚至侵华日军也尊称他为“战神”。

统一广西智谋高 对手誉之“小诸葛”

白崇禧天资聪慧,五岁开始就读于私塾,刻苦用功,且聪颖异常,几乎过目不忘,熟背《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左传》等教本,自小奠定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1907年,白崇禧14岁考入桂林陆军小学,18岁参加广西学生敢死队,北上武汉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广西陆军第一师任连长、营长等职。1923年白崇禧在梧州组织了4000人的广西讨逆军,任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随后与李宗仁的定桂军合作,打败了实力雄厚的旧桂系首领陆荣廷、沈鸿英,广西全境统一。从此,李白新桂系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叱吒风云二十多年。

在统一广西的各个战役中,白崇禧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足智多谋,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被其对手沈鸿英所部誉为“小诸葛” 。

白崇禧:“只要三民主义与信仰”

1923年1月,青年白崇禧作为广西新桂系的全权代表前往广州谒见孙中山大元帅,代表广西竭诚请求加入孙中山的革命行列,并申述广西统一对革命 之重要性。孙中山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

临分别时,孙中山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白崇禧回答说: “我们不要孙公的物质支援,只要三民主义与信仰而已。” 日后的历史证明,白崇禧用自己毕生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对于三民主义的坚定信仰与忠诚,无愧于中华民族和历史千秋。

蒋介石亲选借来的总参谋长

广西统一后,白崇禧建议李宗仁跟广东革命势力联合。1926年2月4日,白崇禧在广州会晤蒋介石。3月,两广政治财政军事统一,李白桂系军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

两广统一后,广州革命政府准备北伐。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亲选诚邀白崇禧担任北伐国军参谋长。李宗仁因广西部队须人指挥,不愿“小诸葛” 离开。但是蒋公坚持非要白崇禧,亲自向李宗仁表示说只借用白数月,待攻下武汉必定归还。于是,白崇禧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兼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如要北伐,单靠两广的力量并不足够,必须首先打通湖南这一关。3月25日,国民政府派代表陈铭枢、白崇禧秘密到长沙。白崇禧成功说服唐生智归附,湖南唐生智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从此粤桂湘三省联合,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和条件。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中正就任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司令部参谋长,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总共八个军,正式开始北伐统一大业 。

北伐扬威 贺胜桥战役大捷

1926年8月,北伐国军进攻武昌必经之途的贺胜桥,北洋军阀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北伐军经过两战之后,弹药匮乏,补给跟不上。将领们纷纷打电话向前线指挥白崇禧请求支援。白崇禧答复说:“缺乏子弹只有用刺刀赶快冲锋!革命军之补给靠前方,不能靠后方。打败敌人,敌人之装备,便是我们之补给。何况打下武汉,汉阳之兵工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白崇禧的指挥和鼓舞下,张发奎任师长的第四军、李宗仁第七军、唐生智第八军展开白刃战,连破吴佩孚三道防线,于8月29日获得贺胜桥战役大捷。

大败孙传芳 桂系“钢七军”扬威

此后,北伐东路军在浙江受挫败,何应钦所率黄埔第一军当时远在福建作战,无法立即调入浙江。蒋总司令为此非常焦急,白崇禧挺身而出,表示愿赴前线。蒋中正立即任命白崇禧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指挥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部。

江西南昌之役,北洋军阀孙传芳以三倍兵力进行猛烈进攻,蒋介石亲自统领的黄埔嫡系被击败,九江失守,南昌被围。白崇禧急率桂系第七军救援,一举击溃孙传芳先头部队两个师。在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白崇禧出奇制胜,集中兵力攻击德安, 断绝南浔线,先收复九江,再解南昌之围。双方肉搏三天三夜,最后孙传芳两万余人被俘,国军取得北伐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桂系第七军获得 “钢军”美誉,威震天下。

接着白崇禧挥师向东追击,扫荡浙江,断绝宁沪线交通,收复杭州和上海,并再次击退孙传芳反攻,歼灭孙部6万余人,取得北伐第二次大捷。

白崇禧总督治安上海 捍卫中国主权

1927年2月23日,当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军进入杭州时,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国民革命军,如有伤患,无不妥善招待。3月22日, 白崇禧率军开进上海,蒋介石又任命白崇禧兼任上海警备司令。

上海是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世界各国列强多有租界,黑社会也最活跃,治理相当麻烦困难。过去凡当上海警备司令的人,只要不认真查禁烟赌,就有奸商按月送相当贿赂效敬讨好。但是白崇禧负责上海治安期间,不许国军接受黑钱贿赂,不许军队坐霸商船,不许部队利用商船携带私货。还做了两项特别规定:第一,严禁赌博;第二,不准携带便衣。

白崇禧绝不理会黑社会之人物,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等人至龙华求见,白崇禧概不接见。有人对白崇禧说,杜月笙曾捐献大洋四万八千元,对革命军有功。言下之意希望白能予以一官半职。白崇禧回答说:杜月笙捐了四万八千元,革命军可以还他五万元,名气不可滥假,官职岂可随便送人。

因白崇禧治安大公无私,公正严明,上海商界人士对他十分感激。

在各国列强气盛的上海滩,白崇禧处处维护中国的主权尊严。法国领事于法租界设宴招待,白崇禧向法领事说:“我是中华民国之军人,必须穿中华民国之军装;我平日出入都有卫兵保护,入法租界当如此,如勉强我及我的卫兵遵守租界之规定,我绝不赴宴。”法国领事因此敬佩白崇禧,特许白的卫兵携带枪支,除慇勤招待外,还派兵沿途保护白崇禧。

龙潭战役 ——“指挥能事回天地”

1927年8月,爆发了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龙潭战役。南京一带长江北岸尽为北洋军阀孙传芳部所陷,孙传芳统帅11个师10万众的“五省联军”过长江占领龙潭,西扰尧化,南京危急。

白崇禧从无锡火速赶到镇江,因当地通南京有线电话已遭破坏,白崇禧就地取材使用镇江车站简陋电话指挥,一人同时身兼通信兵、补给司令和指挥官,六天六夜不休不眠,指挥沪杭线上的第一军刘峙、顾祝同师星夜西进,与李宗仁的第七军、第十九军以及何应钦指挥的第一军陈诚等3个师猛攻龙潭。

8月30日拂晓,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督率指挥各自部队向龙潭孙传芳部10个师约6万余人进行反攻,战斗极为惨烈。“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战斗的惨烈,实为笔墨所难形容。” 是役国军将孙传芳部压缩到长江边后全部歼灭,俘敌四万余人、缴枪三万枝。

龙潭战役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行政院长谭延闿亲自赠对联赞颂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完成北伐第一人

1928年1月5日,南京政府任命白崇禧为西征军总指挥。白崇禧自武汉赴前方督师程潜部,讨伐并平定湖南叛逆唐生智部,唐重归国军。4月,国民革命军将两湖各军改为第四集团军,白崇禧为副司令并前敌总指挥,节制第七、第十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等军。6月1日,白崇禧就任武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5日率军自汉口北上, 11日即与阎锡山联袂开进北京。

9月6日,白崇禧率军在天津誓师,10日占领唐山,13日占领滦州。直鲁军东退转攻奉军,欲退出关外,张学良败走大连。23日白崇禧将直鲁军缴械,完全肃清关内,25日白崇禧、杨宇霆在昌黎会晤,滦河以东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蒋中正中央政府。至此,白崇禧“从广西镇南关打到东北山海关”,被誉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最后,广西的桂系军官打着“欢迎最后完成北伐的白总指挥”的横幅,以非常简陋但极其真诚的仪式,欢迎并期待着总指挥白崇禧凯旋返乡,而白将军本人并未出现在这张历史照片中。



桂系军官打着“欢迎最后完成北伐的白总指挥”的横幅,期待着白崇禧凯旋归来。(网络图片)

日后,虽然白崇禧将军多次在中华危难关头,扭转战场乾坤,但是关于这位中华战神的历史照片和影视录像却是非常稀少,而且大多模糊不清。因为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白将军的伟大贡献和赫赫战功,被淹没掩盖于历史和战场的废墟残桓中。然而,历史事实证明,没有白崇禧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就没有北伐和抗战的完胜。

中共破坏北伐 四?一二蒋白清党

当北伐国军在前线流血牺牲时,中共在全国各地发动土地革命,许多北伐军将士的家属被当做土豪劣绅批斗,甚至杀害,家财被没收,地痞流氓不劳而获,在乡下欺男霸女,社会动荡不宁。

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又策动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叛乱。3月22日,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军开进上海,蒋介石任命白崇禧兼任上海警备司令。

随后,蔡元培、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指控“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 和护党救国案。

4月6日,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躲藏在苏联大使馆的李大钊等中共党员,查获并向外界公布了一批共产国际秘密文件,证明苏联确实全面指挥了中共颠覆中华民国政府的非法活动。

蒋介石等人认为中共在国民党内部势力日益膨胀,“党中有党”,如不早日剪除今后会更难控制。当时,北伐军其它各派系对清党持观望态度,唯独白崇禧、李宗仁坚决支持蒋中正清党。

4月12日,淞沪戒严司令白崇禧率军对上海工会武装缴械,枪决了其中300多中共武装暴徒,逮捕500余人,仅周恩来等少数头目因共谍事先通风报信而逃脱,给共产组织以毁灭性打击,从此中共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苏共立即在莫斯科组织了百万人的大游行,抗议所谓的上海“白色恐怖”,在“白”字下面,特地注明是白崇禧。因为蒋中正和白崇禧毕生坚决反共,中共对此恨之入骨,利用中央与桂系之间的矛盾,长期在各种媒体上蓄意污蔑丑化诋毁蒋白两人。

舍弃个人恩怨 与蒋中正共赴国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讲话,号召全民族坚决抗日到底。国难思良将,求贤若渴的蒋介石于8月2日再次电邀他北伐期间的参谋总长白崇禧“共赴国难”。

接获蒋中正电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众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尤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除了夫人马佩璋让白崇禧自己决定,其余众人皆反对他入京。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介石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他说:“抗日是两广素来的主张,也是国民一致的要求,于今,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负蒋公之德意,则往昔揭示之抗日口号乃是自欺欺人,必将为国民所唾弃。”

蒋中正特别派出自己的水陆两用座机及驾驶员前来广西接“小诸葛”。白崇禧义无反顾,8月4日从桂林坐上水上飞机就飞往南京水上机场,与蒋中正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淞沪挽救国军 日寇三月亡华梦碎

白崇禧抵达南京未足10日,8月13日淞沪大战便爆发。蒋介石亲任淞沪战场最高指挥官,投入了全国兵力的近60%约70万国军将士。他们仅有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又毫无与日军交战经验,全凭血肉铸造抗战长城,英勇抗击日本陆海空军的疯狂进攻达三个月之久,至少28位团长以上指挥官壮烈殉国。10月的一天,仅桂军廖磊集团军便战死6位旅长,上万敢死队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白崇禧痛心疾首,连续数日茶饭不思。

淞沪会战期间,白崇禧深入第一线,多次到前线督战,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知己知彼。他深知敌我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国军徒作无谓牺牲并不能取得胜利,曾经4次向蒋中正进谏。如果白的建议开始就被采纳,中国军队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死伤也不会那么惨重。在白崇禧的苦谏下,蒋中正于11月9日下令分两路分别向南京、杭州全线撤退,并责令白崇禧负责整顿部队,收拾残局。这样才保住了尚存的国军主力不被全歼,为日后夺取抗日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淞沪会战后,侵华日军称白崇禧为“战神”,同时又将他列为日本帝国须消灭的“头号战争罪犯”。11年后,毛泽东将白崇禧列为陈诚(人称小蒋介石)之后的第4号所谓“战犯”。

白崇禧在淞沪前线视察时,发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躲在后方,经常不上前线指挥,便向蒋介石建议,把冯调离了淞沪战场。

抗战首场大捷 白崇禧助李宗仁血战台儿庄

淞沪大战后,日军进攻山东,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省主席韩复矩不战而逃,以致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大批日军乘虚而入。白崇禧建议并出奇计助蒋介石逮捕处决了韩复矩,重新确立了“军令如山”的威严,对畏战逃跑份子敲响了警钟,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1938年3月,上海南京已经沦陷,悲观情绪笼罩全国,一旦徐州的门户台儿庄失守,整个抗战全局将不可逆转。

白崇禧参与制订了徐州会战对日作战计划。蒋介石率高级军事幕僚亲临视察战火纷飞的第五战区后,特意留下白崇禧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谋划策。在白崇禧的建议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31师(师长池峰城)死守台儿庄待援,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白崇禧除了在幕后策划部署,还经常亲临前线与各军师高级将领联络沟通,代表蒋委员长鼓舞士气。在危急关头,白崇禧冒着浓烈的硝烟,亲临台儿庄战场调动布置中央军重炮部队和强力火炮抗击日军的围攻。


(一寸河山一寸血》(14)—— 血战台儿庄 白崇禧助李宗仁获大捷 视频截图))

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国军中央军和各派系地方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血战三路日军,终于取得聚歼一万多凶残日军的大捷,严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各地举行祝捷会,大本营武汉超过10万人上街游行,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的巨幅照片为游行队伍开路。

台儿庄之役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遭受的首次大败,日军在国际上丢尽颜面,随即顷巢出动13个精锐师团向徐州逼近,准备进行疯狂报复。为了保住集结在徐州的60多个师总共60多万国军,白崇禧建议李宗仁立即撤退。白崇禧连续几夜未眠,策划部署国军各部队安全紧急撤退,自己在撤退途中骑在马上困得睡着了,结果从马上摔下,掉落到田地里。

深谋远虑 持久战战略第一人

0

主题

1326

回帖

4411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4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6: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今日】“战神”白崇禧诞生护中华

“九?一八”日寇侵华之时,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国民党内部很多人,包括汪精卫、孔祥熙,居正、于右任、胡适、蔡元培等人,都主张议和,认为不可对日开战,战则必败,中华必亡。蒋介石在日记中认为“日本三日可亡我,抗战是死中求生一线”。蒋中正从不认为中国有能力打败日本,但是“我宁可战败而亡,坚忍不拔,绝不投降”。

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显然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

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后不久,白崇禧在全中国率先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旨在把日军拖入中国广大内陆的泥淖里面,拖长日军的补给线,削弱消耗敌军优势,最终战胜日军。此一战略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对赢得整个抗战胜利起到了极其关键的重大作用。

中共日后利用投共的李宗仁机要秘书程思远伪造历史,称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因为受到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的启发。但是,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发表专文说明,中共所称实为谬论。

杨天石认为,毛的《论持久战》全文完全没有谈到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演讲说:“我们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本来战争的胜负,就是决定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有了敌人一时无法全部占领的广大土地,就此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5,《演讲》,第122-123页。)

杨天石的结论是:白崇禧提出的抗战持久战战略方针先于中共毛泽东,国民党的“持久战”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来源,跟毛泽东周恩来毫无关系。

昆仑关攻坚战 桂林保卫战 日军甘拜下风

1938年7月,白崇禧代生病的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指挥了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保卫战长达5个多月,从此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末期,蒋介石为了加强重庆外围实力,增设委员长桂林行营,委任白崇禧为桂林行营主任,指挥第三、第四、第七、第九共四个战区,负责半个中国的对日作战。

1939年,日机猛烈轰炸中国各主要城市,灾民遍野,连蒋中正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都被炸得片瓦无存。白崇禧在南岳军事会议上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提出克敌制胜之道,获蒋中正采纳,成为国军对日作战指导方针。

国军随即发动两场轰轰烈烈的冬季攻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决战。白崇禧统帅指挥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所部25个师共15万4千多国军,包括第5军杜聿明所部的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等精锐师,两度重挫消灭包括日寇“钢军”的日军精锐,取得了抗战以来首场攻坚战的胜利——昆仑关攻坚战大捷。

为了夺取威胁昆仑关战役胜利的险要屏障高峰隘,白崇禧亲临前线布置进攻,并动员100人的敢死队向高峰隘日军正面冲锋,这些敢死队员全部壮烈牺牲。

在指挥桂南会战期间,白崇禧数次亲临炮兵阵地督战。攻打昆仑关时,他将指挥所推进至湿气甚大的宾阳白岩村岩洞。数月激烈会战结束后,白崇禧“风湿病大发,夜不能寝,手不能握拳,非常痛苦”。


(《一寸河山一寸血》(23)在北风中出击 白崇禧论克敌制胜 昆仑关攻坚战大捷视频截图))

1944 年,日军倾举国之力发动“一号作战”,大举入侵中国。10月豫湘桂会战中的桂柳战役是整个抗战期间最残酷的战役之一。为了攻占战略要地桂林,日军共集结了 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白崇禧主动请缨,紧急自重庆赶赴桂林做战役部署,指挥不足2万名桂军及广西民团在无坦克飞机并缺乏火炮重兵器支援的苦境下,单凭轻兵器击毙1万6千名来犯日军,创造了日军侵华作战平均单日最高战亡兵员数,漓江之水被中日两军之血染为红色。

在日本人的战史中,桂林保卫战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则为白崇禧任总指挥的昆仑关战役。

此外,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还指导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长沙的三次会战。

八年抗战,白崇禧以军委会副参谋总长身份先后兼任军训部长、校阅部主任委员、桂林行营主任、海军整建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不仅参与制定了国军各阶段对日作战计划,参与策划指挥多场大型会战,还为国军训练了20万军事指挥人员,为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1月1日,国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日军北平投降 白崇禧亲临监督

1945年8月,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经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发动了大型会战22次,像台儿庄这样的重要战役1127次,国军206位将军壮烈殉国(其中包括 8名上将),陆军伤亡321万多名官兵,海军舰艇全部打光,空军4321名飞行员牺牲,2468架战机被击落,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的当天,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和美、英、苏、法等国代表观礼。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太-和殿主会场礼炮响起,群众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 ... ure=player_embedded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

抗战胜利 白崇禧建议先剿共后裁军行宪

与国民党内大多数人物不同,白崇禧对共产党认识的非常深刻透彻,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旷古未有之祸害,必须坚决肃清。白崇禧一生,反共立场始终坚定如一,从不因为中共之盅惑而有过丝毫动摇,反共之坚决更在蒋介石之上。

早在1944年,白崇禧就预见到日本投降时,国军主力远在大西南的国民政府,面临着接收北方失土时间上的劣势,因而力主由美军代为接收,以防中共抢先;1945年8月,白崇禧又两次向蒋介石建议由美军代国民政府从苏联手里接收东北。蒋介石因为顾虑苏联而未采纳。

1945年,抗战胜利后,白崇禧便一再强调:“对中共问题,除武力外,别无解决办法。” 10月,国共签署双十协定,国民政府开始整编裁军,计划将国军由400万裁减到200万,由陈诚具体负责。李宗仁、白崇禧坚决反对,质疑此举恐“为匪壮势”。11月,白崇禧在参加复原整军会议前,期期认为不可裁军。他主张先剿共而后整军裁军,遂向蒋中正郑重建议,应乘抗日战胜余威,先将中共彻底剿灭,而后行宪,否则将给中共以可乘之机坐大。

战后急于从事经济建设和推行民主宪政的蒋中正又未予采纳,事后局势之发展证明白崇禧的预见完全正确。

1946大败林彪 国共军事大逆转

中国东北在抗战后的国共内战中,具有决定彼此生死存亡的重要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迅速占领东北,把日本关东军的军火装备提供给中共。据当时的报告,林彪共军接受了“枪支十万支,大炮数千门及弹药、布匹粮食无数”。就在几个月前,整个八路军总共只有154门炮。苏军把投降的伪满洲国20万军队交给中共整编,再加上成千上万新近失业的男子,为生活只好当兵,使得林彪共军从最初的6万人转瞬就发展到30万,并成为共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

林彪是共军将领中最能战的“常胜将军”,号称东北“黑土地之狐”,率领四野占领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毛泽东命令林彪 “不惜任何牺牲”,“死守长春”,“死守四平,寸土必争”。

1946 年4月,国共双方在东北战略重镇四平开始了第一次主力决战。原先蒋介石曾下令限东北行营4月2日前攻下四平,可是国军北上进展迟缓,前后拖延几近两月,中间尚有挫败,蒋介石为此十分焦急。

当战事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5月17日,蒋介石派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飞赴东北督战。“小诸葛”一到东北,即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国军士气大振。18日,白崇禧偕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赴前线指挥所督战,指挥杜属下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陈明仁七十一军分三 路向四平林彪共军进逼包抄。国军只用三天时间,于19日彻底攻克收复四平,将林彪十多万共军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数万,林彪化妆成伙夫随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到哈尔滨。

此时林彪共军奄奄一息,正是彻底歼灭东北共军的千载难逢良机。白崇禧立即返回南京,向蒋介石当面提出穷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彻底剿灭东北共军、并乘机挥师歼灭华北聂荣臻共军的全盘计划。

在此国共双方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中共乞求和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受周恩来所蛊惑,八次上庐山对蒋介石施以高压,蒋中正被迫宣布东北停战,并下令让白崇禧立即返回南京主持国防部事,不要再管东北战事。

由此林彪残部得到喘息机会,死灰复燃,自此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惊天大逆转,最后东北和华北一并沦陷于林彪共军。

大别山围剿刘邓共军

1947年7月,被白崇禧称为“共军第一悍将”的刘伯承、邓小平共军进入大别山图谋战略进攻,直接威胁首都南京。蒋中正任命白崇禧兼任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主任,白崇禧立即率包括 “钢七军”在内的桂、粤、滇军在大别山围剿刘邓共军。白崇禧采用的坚壁清野、堡垒战术,使刘伯承部处境艰难,由12万人锐减为7万人,且蕺重尽失,被迫于次年1月撤离大别山地区,向北与陈粟三野靠拢。

徐蚌阴云 白将军一生的无奈与艰难决断

1948年10月,国军在东北辽沈战败已经成为定局。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又将爆发。白崇禧提前4个月便向蒋介石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原则,并建议把华中、徐州两个剿总合并,由他自己统一指挥,蒋介石最初拒绝了白崇禧的建议,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司令。此后刘峙奉命在徐州地区把几十万国军摆成一字长蛇阵,逐渐被共军集中兵力分割包围。

蒋介石看到凸显败象之后,才决定启用白崇禧统一指挥中原两大剿总,又重新回到白崇禧4个月之前就提出的“守江必守淮”作战原则。但此时败局已定,共军随时可能发动淮海战役,重新调整部署国军已经没有时间了,白崇禧深感此时连20%的胜算也没有,他根本指挥调动不了那些平时就骄横惯了、只听蒋介石一人命令的“天子门生”,投入兵力越多越徒增国军的损失,遂在整夜痛苦思考后,拒绝就任徐蚌会战总指挥。白崇禧同时认为武汉是战略要地,也需要足够力量的军队防备共军突袭,他意图在武汉地区保存一些国军的有生力量,再寻机会与共军决战。

此事后来被一些战史专家误解,认为白崇禧蓄意保存实力,但以当时的情况而论,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已经无力回天,白崇禧若任总指挥也只能背负战败之罪。白崇禧离开南京返回武汉的第6天,陈粟、刘邓共军就发起了淮海战役。

49年青树坪再败林彪共军

1949年5月下旬,百万共军渡过长江,大举向江南进攻。8月4日,湖南陈明仁、程潜、唐生智等高级将领在共谍的策反下在长沙叛变投共,导致白崇禧精心策划部署的湘鄂联合防线溃决。

8月中旬,白崇禧统帅指挥桂系“钢7军”和46军主力在湖南青树坪设伏,将林彪的钟伟49军146师诱入包围圈,几乎全歼林彪146师,另有1万3千余人因暑疫病倒。

代总统李宗仁评价青树坪战斗是“徐蚌会战以来,国军所打的唯一胜仗”。青树坪一战也是共军在49年内战中头一次遭受此等重创,令毛泽东十分震怒。1949年 9月9日,毛在致林彪、邓子恢的电报中称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林彪也曾对苏共《真理报》记者说:“我认为在国民党军将领中,白崇禧 是最有才干的。”

最艰难困苦时刻 坚拒毛50万兵权诱降

1949年,在共军攻击华中、华南前后,毛泽东、周恩来曾多次派密使策反白崇禧,甚至派人一直追到了广州、广西进行策反诱降。毛泽东甚至还表示:“只要白健生愿意倒戈起义,一切好商量,此公好带兵,如愿起义,可继续带兵,建国后可让他带五十万国防军!”

五十万兵权,超过共军一个野战军的兵力。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围歼八十万蒋介石精锐国军,中共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两个野战军总兵力也只是六十万。毛泽 东对白崇禧诱降的这个许诺可谓空前绝后。陈明仁的兵权还是降共前向毛泽东伸手要的,可是白崇禧却是毛泽东主动自愿以五十万兵 权为条件要他叛蒋降共,可见白崇禧在毛泽东心中之地位。但是白崇禧不为所动,仍然效忠于国民党和蒋介石,拒绝投共。他对劝降者说:“自古歌颂的只有断头将 军,绝无降将军。”

与蒋再赴国难 与中华民国共存亡

白崇禧将军一生中最难的决断莫过于他在1949年国难之时决定去台湾。临行前,他的多年至交立法委员何遂劝其慎行,并劝其乘机投共。白崇禧回答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代,生 死利害,在所不计,君勿为此喋喋也。”

英明的白崇禧将军早已洞察了中共之阴毒邪恶,正告劝降者“汉曹不两立”,义无反顾,以与中华民国共存亡的决心,再度舍弃跟蒋中正的个人恩怨,从海南岛飞赴台湾。

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日后说:“我父亲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但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就是追随着国民党,他决定有种 愿意‘与国民党共存亡'的悲壮。他真的是与中共的军队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还在为党国坚持。那时他在海南岛就是等着广西的军队撤出来会合。他去台湾时没有 带一兵一卒。我体味他当时的心境,他的选择就是为了向历史交代。”

在1949年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有人争一时,有人对千秋,而白崇禧将军做出了无愧于历史千秋、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抉择。

白先勇说:“在我心中父亲是英雄人物。我要讲他非常爱国。他以国家为前提,有时候他能为这个事情得罪蒋介石。他是以国家大业为重,从北伐、抗战、一直到国共 内战,他的主张,都看得出来。他一生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这就是说,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想他一生大节不亏。他的一生,处境都是特别艰难,夹在许 多派系、团体之间,能够到最后保持他的晚节,这个不容易。”

台湾岁月 默默坚忍 无一怨言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乘机抵达台湾。当时美国尚未跟台湾签订护卫台湾的防卫协议,台湾前景暗淡不明,风雨飘摇,陷入一片混乱,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乏,很多人到台后又悄悄去了美国、日本、泰国或香港等地。而白崇禧到了台后,却把20多位亲属从香港全部带到台湾。全家人住在台北松江路127号一幢旧式普通平房中,一直住到1966年白崇禧去世,每逢天下雨,白崇禧夫妇的卧室屋顶都会漏雨。

由于历史上的复杂原因,加上李宗仁在美国屡屡给蒋中正难堪,最后又不听白崇禧多年以来的苦心劝告,一意孤行从美国前往北京投共,白崇禧因此在台湾备受冷落甚至难堪,仅得到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等闲职。晚年的白崇禧家国之忧和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

有一些朋友很不理解,但是白崇禧却回答说:“大陆丢了,我们是现役军人,负很大罪过,中央不处罚我,自己良心自责。台湾是复兴基地,祖国领土就只剩这一点点,希望在这生根发展回去,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死无葬身之处,跑到哪里去?”

对于在台湾的处境遭遇,白崇禧即使在自己儿子面前也未曾抱怨一句,独自一人以大善大忍的博大胸怀,默默坚忍承受了一切风霜雨雪和不公。

心向故土 不忘光复中华河山

1966年,白崇禧临去世前不久,此时他已经完全在权力之外,有时甚至受到难堪和屈辱,但他心中最关心的依然是中华民国的前途。

当时美国跟越南共产党正打得如火如荼,白崇禧连忙给在香港的新桂系后期的第三号人物、前广西省长黄旭初写信。他在信中无一言谈到自己在台湾的个人得失,而是告诉黄说,美国很可能跟中共直接交战,那时就是台湾反攻大陆的最好时机,国军的反攻战略应该是如何如何........

1966年12月1日,73岁的白崇禧将军在台北猝逝。蒋中正下令给国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举行了隆重公祭。蒋中正亲笔题词颁发“轸念勋猷”挽额及“旌忠状”,并亲到景行厅向白崇禧遗体告别,三鞠躬致敬,并献花致祭。

对于白将军的突然去世,白先勇数年前已经向港台媒体澄清说,他们家族有心脏病史,其父白崇禧是因为年老心脏病突发而逝,当晚饮的酒也只是平日习惯饮的普通酒,不是谣传的所谓“大补壮阳”药酒,白病发去世跟蒋中正无关,所谓蒋派特工下毒谋害说不成立。

中华五千年,精忠报国的英雄不乏其人。纵观白崇禧将军的一生,赤胆忠心,胸宽如海,不愧为守护中华民族的一代战神,他也是自三国诸葛亮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诸葛”美誉的将军。白崇禧将军一生,真正实践奉行了“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高风亮节当永为世人所赞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 ... ure=player_embedded
(视频:抗日卫国 中华战神白崇禧——碧血黄花岗 万世流芳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 ... ure=player_embedded
(视频:中华战神白崇禧 —— 青天白日旗飞扬 永恒不灭英雄的光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 ... ure=player_embedded
(视频:战神白崇禧 —— 巍巍大中华 梅花千古颂)

(责任编辑:高静)

中港台时间: 2012-03-18 23:52:39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2-3-21 21: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出英雄——表面上的和平之世+亚洲妒嫉=李广!!!!!!!!白崇禧,站错了队!与大诸葛亮一样——只能是:军事家,而非政治家!!!!!!!!因此,成者王侯,败者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5 13: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