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63|回复: 1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一)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1784

回帖

9649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49
发表于 2012-4-25 2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Blue"]1、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color="Blue"]2、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color="Blue"]3、华佗,字元化,又名敷,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死于建安十三年(208)以前,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尤其擅长外科麻醉手术。

   华佗年轻时曾游学徐州,“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但多次谢绝朝廷命他做官司的征召。他长期坚持在民间行医,走遍了包括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省的许多地方,深为百姓敬仰和爱戴。晚年华佗被曹操征召到许昌,为其治疗头风病。由于华佗不愿作为曹操的侍医,便托故告假归家,并数次拒绝重返许昌,终为曹操所杀害。

   华佗临死前,曾将所著医籍交狱吏收藏,但“吏畏法不敢受”。华佗无奈,只得“索火烧之”。因此,华佗的著作未曾得以流传。现存《中藏经》一书,传说为华佗所作。并有自称为华佗外甥的邓处中为该书作序,说此书是从华佗寝室遗藏中获得。经考证,并非华佗手笔。至于《华佗神医秘传》和《华佗神方》均系伪作。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

华佗在公元 2世纪发明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他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进行开腹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可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间皆平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全身麻醉做手术的人,比西方发明麻药早1600多年。

  华佗主张运动以治疗疾病。据《三国志》记载,华佗曾对他的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之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他坚持体操运动是强身之本,认识到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并用自己创造的五禽戏治病:“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松便,腹中欲食。”

[color="Blue"]4、皇甫谧出生于公元215年,东汉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舍中。初取名静,后改谧,字士安。年轻时拜乡里着名的学者席坦为师,数年以后,他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

他认为,不求名利才会无损于生命;不追求富贵,才能获得深厚的道行。因此,尽管郡守曾请他出仕,举荐他为孝廉,相国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他甘心一生玩味经典册籍,为将知识传播他人而着书立说,为後世立言

。他40岁时,不幸得了风症,半身麻木,右腿肌肉萎缩,服寒食散又药物中毒,身发热,寒冬时尚须袒露身服食冰雪,夏天则更烦闷不堪,并伴有咳嗽、喘、浮肿和四肢酸重,时刻处于病危之中。疾病的折磨考验了他的意志,求生的欲望又促使他研读医学典籍,而针灸治疗风症的效果使他更对针灸学感兴趣,于是他广泛研读针灸文献,终于成了一位针灸大家。

当时医学经典著作颇多,但经络胞穴并不统一。于是他把当时风行的《黄帝针经》、《素问》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叁部书进行了比较研究“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论其精要”,著成《黄帝部针灸甲乙经》10卷,。又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约完成于公元259年。南北朝时改为12卷本。原书以天干编次,主论医学理论和针灸之法,故以《针灸甲乙经》命名。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而较完整的针灸学着作。前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脑穴、诊法病;后部分论述各病证及针灸法。它是中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

[color="Blue"]5、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
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41767
发表于 2012-4-25 2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長知識了,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1 18: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