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88|回复: 0

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7308
发表于 2013-5-18 14: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归真,清静无为。唐代很多人求仙访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很多道士诗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的李白、贺知章,中唐的刘禹锡、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对道家的无为、清静、抱朴、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从其诗中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如道士吴筠,居终南山孜孜学道,后来走遍江南诸山,乐在求道之中。他写过许多游仙诗,一次一气呵成《游仙二十四首》,由于它是组诗,游仙诗的缘起、过程和终结三大部份被分散到各首诗中。第一、二首交待了缘起“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吾方遗喧嚣,立节慕高举”,此后的数篇开始叙述游仙的过程,如“纵身太霞上,眇眇虚中浮。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倏已过太微,天居焕煌煌”。最后,第二十四首归结为“返视太初先,与道冥至一”,遨游在澄明晴朗的仙界,超然物外,自得乾坤之心。

庄子欣然乐于“山林”与“皋壤”的山水审美精神,道家认为道“无所不在”,倡导“以人合天”,以求达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境地。受其影响,盛唐很多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表达出诗人企盼与仙人相遇,得授仙道、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强烈愿望。古人求道非常之艰辛,往往以达“四海”、“五岳”、“八极”、“十方”,上下追寻、四方求索。如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写下了“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山水诗充满空灵秀逸,写名山大川,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中的自然山水不仅仅是更广阔的自然界,其中还积淀着诗人更深刻的心灵体验,表达出隐者、修道人的超然出尘的胸怀,如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寻访的山中隐者是一位采药、济世救人的修道人,这首问答诗,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表达了诗人对修道者的敬佩。

唐代游仙诗人中最有名的当数诗仙李白了,诗人自称本来就是“谪仙”,崇道是其一生的信仰,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重返故地,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怀仙歌》),表达出彼此都殷切的思念着对方。道家的神仙体系、洞天胜境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及广阔的空间,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仙境描写神奇瑰伟、引人入胜,他描绘出其驰骋在仙境中的美妙,这也构成了其诗清新飘逸的风格。如他在《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写道:“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诗人与白云似乎神交已久,南山白云对诗人象故交一般友好和亲近,多么清美欣怡、入诗入画的感觉!他在《下途归石门旧居》中写道:“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在他看来,纷扰的人间世事,只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不为物欲所牵累,抓紧时间求道、修炼,追求美好的永恒之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20: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