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98|回复: 0

被人们误解的唐诗:《回乡偶书》(图)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1784

回帖

9661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61
发表于 2014-11-17 05: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14-11-17 05:19 编辑

作者:天明


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曾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成为了贺知章的代表作,也是感悟时光飞逝的佳作。



很多书中都介绍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事实真的如此吗?



贺知章晚年曾遇到一个修道之人,传给了他修道之法。贺知章晚年将自己的祖屋捐为道观自己从此出家,修行了。为此贺知章还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赐拜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皇帝还专门写诗为之送行。



古代的人,和今天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今天的人如果出家会受到人们的嘲讽,认为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而古代从皇帝到百姓,都有一个认识,认为有修道之心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是最有悟性的好人。



那么贺知章写这两首《回乡偶书》时,正是自己要出家修行的时候,怎么会对生活产生无奈的心情哪?肯定不会的。



所以这两首诗的大意应该是:自己离开家乡那么多年,忽然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是该回去的时候了。我的心和门前镜湖水一样还是来时的样子。



这两首诗欣赏的关键点,在于三个字“笑”和“不改”。三个字写明了,自己虽然两鬓斑白,但心还是来时的那样象儿童般的纯净。“笑”显示贺知章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改”说明他的本性没有变。



中国很多古代的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都开始厌恶名利,有了修道之心。比如白居易、王维等,都是如此。



人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是一个不朽的话题。今天的人也该想一想了,当然要放弃无神论才行。

  

附录:《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转载:新三才】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16: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