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83|回复: 0

聆听那些来自民国的学堂校歌

[复制链接]

8984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3224
发表于 2014-12-17 1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7978170_1.png

这是一些早已经泯灭在历史烟云里的歌声。我们不得不发出疑惑的慨叹:那个动荡的时代,为什么居然大师辈出,就连校歌,也是如此美轮美奂?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这类学校叫作“学堂”,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虽然音乐未必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的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启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李叔同、沈心工、朱自清、夏丏尊等。

◎男儿第一志气高 曲:沈心工

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

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

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

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

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

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这是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100多年前,在新式学堂里,学生们已经开始接触到现代文明。新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头脑。1904年全国的新式学堂已经有4200多所,学生约26万人。

◎燕燕

燕燕!燕燕!别来又一年。

飞来!飞来!借与你两三椽。

你旧巢门户零落不完全,

快去衔土,快去衔草,

修补趁晴天。

燕燕!燕燕!室内不可留。

关窗!关窗!须问你归也不。

你最好新巢移在廊檐头,

你也方便,我也方便,

久远意相投。


春天的江南总想让人放歌。这首当年著名的校园歌曲,飘荡着燕子和春水带来的新鲜气息,让我们仿佛回到100多年前江南的春天,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年学子们春游时,一边歌唱一边玩耍的动人景象。

◎春游 词: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从1904年到1914年,全国学堂的数量由4222所增加到32438所,学堂学生人数则由1905年前的约26万人增加到1912年的约300万人,培养受过现代教育的师资成为当务之急。李叔同也应邀到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音乐和美术老师。在此期间,李叔同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最辉煌的阶段,《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而他填词的《送别》更是成为学堂乐歌的代表作。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此歌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截止到出家那年,李叔同作学堂乐歌五十余首。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歌
词:夏丏尊 曲:李叔同

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

可能可能,陶冶精神,道德润身。

吾侪同学,负斯重任,相勉又相亲。

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盘固吾根本。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其它几所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著名人士沈钧儒,教育家经亨颐等先后担任过校长,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等都在这里任过教。潘天寿、丰子恺、钱学森、徐匡迪、黄晓棠、周兰荪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此就读。

李叔同为这首词配的是一个传统曲调,并由杨荫浏和声。此曲原是元代词人萨都拉《满江红·金陵怀古》的配曲。李叔同在配歌的时候编配的是一首四部合唱,使词意更为强调。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校歌
词:朱自清

雁山云影,瓯海潮淙。

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

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

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前身为中山学院,1759年由温州知府李琬创建,地址在现在的实验中学(仓桥巷)。1902年晚清大儒、教育家孙诒让改其为温州府学堂,后改为浙江第十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浙江省第十中学校,是浙江省温州中学的前身。

此校歌歌词是朱自清先生1923年到1924年在这里任教时创作,期间还创作了《温州的踪迹》。

转自:微感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16: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